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华用了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为止,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确定出焦距f= 。
(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小华将光源移至光具座30cm处后,再移动光屏,至到如图
所示位置,光屏上会出现清晰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如果他将光源再远离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屏应向 (填“左”或“右”)移动,以获得清晰的实像。
(3)小华用一张白纸将凸透镜上半部分挡住,成像性质将 (变化/不变化);像的亮度 (变亮/变暗/不变化)。
如图所示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电路图.所用实验器材是:电源(6V)、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电阻箱(0~999.9Ω)、滑动变阻器(40Ω 2A)、开关、导线若干.
(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所测得的几组电流、电压值见表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为 Ω;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关系.
实验序号 |
电压U/V |
电流I/A |
1 |
1.0 |
0.20 |
2 |
1.5 |
0.30 |
3 |
2.0 |
0.40 |
实验序号 |
电阻R/Ω |
电流I/A |
1 |
5 |
0.40 |
2 |
10 |
0.20 |
3 |
20 |
0.10 |
|
|
小明利用小注射器(容积为10ml)、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为了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
(2)小明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8N,其它数据均记录在表中.依照他的数据算出大气压的值为Pa.
体积 |
长度 |
拉力 |
大气压强 |
10ml |
5cm |
18N |
(3)小明的测量值比标准大气压偏小,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①空气没有排尽
在某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5cm。
(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2)如图所示,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选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选填“放大”或“缩小”)倒立的实像,(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3).如果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焦距适当的(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实现。(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
小明用托盘天平测量铁块的质量,所用天平的标尺如图所示,最小砝码的质量与标尺最大刻度相同.测量前,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到标尺的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测量时右盘加入一定量的砝码后,天平的指针偏向左侧,这时铁块的质量(小于/等于/大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再加入5g的砝码后,指针偏向右侧.接下来的操作是:,直至天平平衡.
如图所示是小刚同学测量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物图.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放在端(填“a”或“b”).
(3)在实验中,小刚同学在实验中遇到下表所列的两个问题,请你帮他把解决方法填写在表中对应的空格里.
(4)问题解决后,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读数如图乙所示,则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
(5)小刚同学认为“利用本实验,可以用来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这种说
法是错误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