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下列句中加线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C.侣鱼虾而友麋鹿 | D.哀吾生之须臾 |
选出下列句中属被动句的一项( )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D.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
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
C.慨叹人生无常。 |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
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 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
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 | 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 |
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 |
B.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
C.第一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二段人的超脱埋下了伏笔,形成了反差。 |
D.这两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谢贞,字元正,阳夏人。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往往如是,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初,父蔺以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往华严寺,请禅师为贞说法,仍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
太清之乱,贞于江陵陷没。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自疏于王,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独不坐。
后主仍诏贞入掌中宫管记。府长史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赐米百石。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固辞,敕报曰:“省启具怀,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礼有权夺,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涕泣,不能自胜,悯默而出。祚谓客卿曰:“信哉,孝门有孝子!”
初,贞在周尝侍赵王读,王即周武帝之爱弟也,厚相礼遇。王尝闻左右说贞每独处必昼夜涕泣,因私使访问,知贞母年老,远在江南,乃谓贞曰:“寡人若出居蕃,当遣侍读还家供养。”后数年,王果出,因辞见,面奏曰:“谢贞至孝而母老,臣愿放还。”帝奇王仁爱而遣之。
(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雅:向来。 |
B.尝因宴席问确曰因:趁着。 |
C.而官俟得才,礼有权夺夺:改变。 |
D.信哉,孝门有孝子信:相信。 |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谢贞“至孝”的一组是
①祖母不食,贞亦不食②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
③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④以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
⑤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⑥每独处必昼夜涕泣
A.①②⑤ | B.③④⑥ | C.①③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贞自幼聪敏。八岁时,他曾经作了一首《春日闲居》诗,他的才华得到堂舅、尚书王筠的赞赏;十三岁时,他就大致通晓了《五经》的要义。 |
B.谢贞性格淳厚,有孝性。14岁时,父亲不幸去世,谢贞悲伤过度,家人担心他的身体,就去华严寺请禅师开导谢贞,谢贞这才勉强进食。 |
C.至德三年,谢贞因母亲去世而离职,不久,诏令还府,但他由于哀伤过度身体瘦弱,最终也没能去任职。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看见他形容憔悴,不觉泪流不止。 |
D.谢贞任赵王侍读时,赵王听说他独自一人时经常昼夜哭泣,私下打听得知谢贞母亲年老,远在江南。赵王深受感动,在他出宫到藩国居住时,就让谢贞返回了江南。 |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独不坐。
(2)府长史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
译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邵大业,雍正十一年进士。乾隆元年,授湖北黄陂知县。初到官,投讼牒者纷至,不移晷,决遣立尽。吏人一见问姓名,后无不识,众莫敢弄以事。有兄弟争产讼,皆颁白,貌相类。令以镜镜面,问曰:“类乎?”曰:“类。”则进与为家人语曰:“吾新丧弟,独不得如尔两人白首相保也。”二人感动罢去。蛟水坏城,拯溺哺饥,完堤岸,民得免患。总督以其名上闻,会父忧去。服阕授河南禹州知州调睢州频涝请粜请赈民以免患浚惠济河以俸钱更直擢江南苏州知府。松江盗狱久不决,株连瘐毙者众,奉檄鞫治。见群犯皆断胫折踝,蹙然曰:“尔等亦人子,迫饥寒至此,犹诬连非罪人,何益于尔?”有盗幡然曰:“官以人类待我,我不忍欺。”狱辞立具。
寻摄布政使事,大吏交章荐。十六年,高宗南巡,御舟左右挽行,名“虾须纤”。大业语从臣,除道增纤必病民,非所以宣上德意,遂改单纤。然大业卒因左迁。
寻授河南开封知府,属县封丘民被控侵占田亩,及勘丈,非侵占,而亩浮于额。大业考志乘,河南赋则,自明万历改并,中地十亩,作上地七亩;下地十亩,作上地三亩。上官以昔为下则,今则膏腴,议加赋。大业曰:“此河冲淤积,百姓以坟墓田庐所易之微利也。今日为退滩淤地,异日即可为沙压水冲。冬春播种,夏秋之收获不可知。上年河决,屋宇未尽葺,流亡未尽复,遽增岁额,何以堪?”旋从部议试种三年,次年果没入水,乃止。
大业所至以劝学为务,因黄陂二程子祠建义学,葺睢州洛学书院,集诸生亲为之师焉。
(节选自《清史稿•循吏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父忧去丧事 |
B.松江盗狱久不决监牢 |
C.大业考志乘史书 |
D.屋宇未尽葺修补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则进与为家人语曰②今则膏腴 |
B.①总督以其名上闻②百姓以坟墓田庐所易之微利也 |
C.①何益于尔②遽增岁额,何以堪 |
D.①然大业卒因左迁②因黄陂二程子祠建义学 |
下列句子中,所省略的成分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3分)
A.众莫敢弄以事。 | B.则进与为家人语曰。 |
C.大吏交章荐。 | D.次年果没入水。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湖北黄陂有一对兄弟争夺家产,知县邵大业巧妙引导他们顾念珍视手足之情,使兄弟大受感动,撤销官司。以情动人,片言解纷,颇有特色。 |
B.松江县有一件积案,有很多人被株连,不少人死在狱中,活着的也都腿断骨折。邵大业审理该案,对罪犯以人相待,晓之以理,得以顺利结案。 |
C.乾隆皇帝南巡,乘坐的大船用“虾须纤”,由纤夫在两岸拉着行进,邵大业认为要宣扬皇上的恩德,不宜加重百姓负担,于是就改成单向拉纤。 |
D.上级官员要提高黄河滩田地的赋税,邵大业表示不同意;有关部门决定让百姓试种三年,第二年河水就把滩地淹没了,于是停止试种的做法。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帝密封橐装,赐予甚厚。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然失利。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灰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选自《宋史》)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倜傥:不拘于俗 |
B.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生聚:百姓 |
C.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南向:由南向北 |
D.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拊膺:拍着胸脯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
B.帝以业老于边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C.令美以所部之兵护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
D.乃缘灰河西南行二十里良乃入,具告沛公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杨业善于用兵的一组是:()
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
②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③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
④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⑤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
⑥再率帐下士力战
A.①③④ | B.①⑤⑥ | C.②③⑤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业年青的时候就喜欢骑马射箭,暗用兵法运用鹰犬逐雉兔,所以每次畋猎所获得的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 |
B.杨业为了保全太原城中的百姓的生命而劝北汉主刘继元投降北宋,而并非是贪生怕死。 |
C.杨业不主张正面与辽军作战,但是王侁怀疑他另有图谋,杨业为了表清白和勇敢,决定首先出战。 |
D.杨业败至谷口却不见埋伏的援军,自知必死无疑,却仍不投降,力战至被俘,绝食而死。 |
文言文阅读(10分)
戴渊少时游侠,不治行检,尝在江淮间攻掠商旅。陆机赴假还洛,辎重甚盛,渊使少年掠劫。渊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渊既神姿锋颖虽处鄙事神气犹异机於船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如此亦复作劫邪渊便泣涕,投剑归机,辞厉非常,机弥重之,定交,作笔荐焉。过江,仕至征西将军。(《世说新语•自新》)
1.给文言语段中划线的部分断句(用“/”表示)
渊既神姿锋颖虽处鄙事神气犹异机於船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如此亦复作劫邪渊便泣涕
2.戴渊为什么能由一个坏少年变成一个好人?从戴渊的故事中你悟出什么样的道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生甫周岁,堕眢井(眢,音yuān。眢井,枯井,无水的井),出三日而苏。五岁从父道括苍,堕高岭,衣挂于树不死。人咸异之。嘉靖二年进士第三人,授翰林院编修。丁父忧,服除,补故官。阶为人短小白皙,善容止。性颖敏,有权略,而阴重不泄。
帝用张孚敬议,欲去孔子王号。下儒臣议,阶独持不可。孚敬召阶盛气诘之,阶抗辩不屈。孚敬怒曰:“若叛我。”阶正色曰:“叛生于附。阶未尝附公,何得言叛?”长揖出。斥为延平府推官。连摄郡事。出系囚三百,毁淫祠,创乡社学,捕剧盗百二十人。迁黄州府同知,擢浙江按察佥事,进江西按察副使,俱视学政。
俺答犯京,阶请释周尚文及戴纶、欧阳安等自效,报可。中官(宦官)陷寇归,以俺答求贡书进。帝以示严嵩及阶,召对便殿。嵩曰:“饥贼耳,不足患。”阶曰:“傅城而军,杀人若刈菅,何谓饥贼?”帝然之,问求贡书安在。嵩出诸袖曰:“礼部事也。”帝复问阶。阶曰:“寇深矣,不许恐激之怒,许则彼厚要我。请遣译者(译者,送信的人)绐缓之,我得益为备。援兵集,寇且走。”帝称善者再。寇寻饱去,乃下阶疏,弗许贡。
帝所居永寿宫灾,徙居玉熙殿,隘甚,欲有所营建。问阶,阶请以三殿所余材,责尚书雷礼营之,可计月而就。帝悦,如阶议。十旬而功成。帝即日徙居之,命曰万寿宫。以阶忠,进少师,兼支尚书俸。嵩乃日屈。嵩子世蕃贪横淫纵状亦渐闻,阶乃令御史邹应龙劾之。帝勒嵩致仕,擢应龙通政司参议。阶遂代嵩为首辅。已而帝念嵩供奉劳,怜之。又以调去,忽忽不乐,乃降谕,欲退而修真且传嗣,复责阶等奈何以官与邪物,谓应龙也。阶言:“退而传嗣,臣等不敢奉命。应龙之转,乃二部奉旨行之。”帝乃已。
阶所持诤,多宫禁事,行者十八九,中官多侧目。方乞休,而给事中张齐以私怨劾阶,阶因请归。帝意亦渐移,许之。陛辞,举朝皆疏留,报闻而已。王廷后刺得张齐纳贿事,劾戍之边。高拱再出,扼阶不遗余力。会拱复为张居正所倾而罢,事乃解。万历十年,阶年八十,诏遣行人存问,赐玺书、金币。明年卒。赠太师,谥文贞。阶立朝有相度,保全善类。嘉、隆之政,多所匡救。间有委蛇,亦不失大节。(《明史•徐阶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五岁从父道括苍,堕高岭道:经过 |
B.阶遂请立皇太子,不报报:上报 |
C.请遣译者绐缓之绐:欺骗 |
D.帝悦,如阶议如:随顺、依照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帝以示严嵩及阶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
B.嵩、阶因请帝出视朝。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C.应龙之转,乃二部奉旨行之师道之不传也久也 |
D.嘉、隆之政,多所匡救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得罪了张孚敬,徐阶被排斥出京城。到地方后,他释放囚犯,惩治盗贼,毁坏不合理的祠庙。还创办乡学,督察学校教育工作,注重教化的作用。 |
B.对俺答侵犯北京,严嵩过于轻视,认为不值得忧虑。而徐阶高度重视,建议采取缓兵之计,皇帝连连称赞,并下发徐阶的奏疏,不许给俺答进贡。 |
C.严嵩的儿子行为不轨,皇帝勒令严嵩辞官,提拔邹应龙为通政司参议。后来皇帝考虑严嵩侍奉劳苦,怜悯他。又因为严嵩离开后,怅怅不乐,便想退位从而修道养性并且传位,又谴责徐阶等人把官位授给邪恶的邹应龙。徐阶据理力争。 |
D.徐阶坚持直言劝谏,多被采纳。后来给事中张齐因私怨弹劾徐阶,徐阶就请求辞官回乡。皇上也没有挽留。高拱再次出任辅相后,不遗余力地压制徐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