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分离乙酸乙酯、乙酸、乙醇的混合物的流程图,图中圆括号内是适当的试剂,方括号内是适当的分离方法,方框内是有关物质的名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为NaOH溶液,b是盐酸 | B.①、②、③均为蒸馏 |
C.A是乙酸乙酯,①为分液 | D.b是硫酸,②为分液 |
用图2装置(X、Y是直流电源的两极)分别进行下列各组实验,则下表中所列各项对应关系均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
电源X极 |
实验前U形管中液体 |
通电后现象或结论 |
A |
正极 |
![]() |
U形管两端滴入酚酞后,a管中呈红色 |
B |
正极 |
![]() |
b管中电极反应式是![]() |
C |
负极![]() |
![]() |
一段时间后,a管中石墨电极有红色物质析出 |
D |
负极 |
![]() |
b管中液体颜色加深 |
下列关于Na、Mg、Al、Si、P、S、Cl的比较:①它们的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②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③Na、Mg、Al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P、S、Cl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减弱;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⑤只有Al的氧化物、氢氧化物能与HCl、HClO4和NaOH反应;⑥Si、P、S、Cl的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其中正确的是()
A.6句 | B.5句 | C.4句 | D.3句 |
已知金属元素X的+1价阳离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该阳离子有6个电子层。由此推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六周期第ⅣA族 | B.X元素的还原性比铝元素强 |
C.X(OH)3和Al(OH)3一样是两性氢氧化物 | D.离子半径X3+ > X+ |
常温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pH=3弱酸溶液与pH=11的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 |
B.pH=5的硫酸溶液稀释到原来的500倍,稀释后c(SO42-)与c(H+)之比约为1:10 |
C.0.1mol/L的Na2S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c(OH-)= c(HS-)+ 2c(H2S) +c(H+) |
D.中和10mL 0.1mol/L 醋酸与100mL 0.01mol/L醋酸所需的NaOH物质的量不同 |
一定量的Fe和Fe2O3的混合物投入250 ml 2 mol/L硝酸溶液中,反应完全后,生成1.12 L NO(标况),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mol/LNaOH溶液,要使铁元素完全沉淀下来,所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最少是()
A.450 ml | B.500 ml | C.400 ml | D.550 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