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琅琊台刻石上曾有“六合之内,黄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等记功文字,但它们早已剥落。现存的刻石仅剩秦二世增刻的部分文字,是我们了解秦史的
A.原始史料 | B.旁证材料 |
C.间接证据 | D.转手史料 |
春、夏、秋、冬四个字的甲骨文写法及寓意如图所示,由此我们可以断定()
A.甲骨文主要记载农业活动 |
B.商朝时期已有了四季之分 |
C.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商朝 |
D.农业活动是文字产生根源 |
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有多幅。分布如下,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出土省份 |
出土地点 |
陕西 |
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
山东 |
藤县宏道院、藤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
山西 |
平陆枣园 |
内蒙古 |
和林格尔 |
江苏 |
泗洪重岗、遂宁双沟镇 |
A.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B.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
C.汉代时使用牛耕的范围较广
D.汉朝时牛耕范围已经遍及全国
下图是我国2005年发行的纪念币,纪念币以台湾敬字亭(焚纸炉)为主体图案,亭上刻有“鸟喙笔锋光射斗,龙潭墨浪锦成文”、“文章炳于霄汉,笔墨化为云烟”、“过化存神”等文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体现了儒家重视教育的思想 |
B.体现了古代先民环保的思想 |
C.体现了台湾人民迷信的思想 |
D.体现了古人敬重文化的思想 |
据《后汉书》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
A.推广了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 |
B.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了生活贫困 |
C.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 |
D.铸铁农具的使用导致了生活富裕 |
一些学者认为,宋代中国发生了“商业革命”。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①商业活动的时空限制已被打破
②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③强制性的“匠籍制度”被废除
④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重要财政来源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