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里轩在《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写道:“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正直的思想家不得不重新开始思索人类的命运,寻找能够克服资本主义弊病、解脱劳动大众苦难的新的道路,从而产生了各种勾画未来社会图景的思潮、理论和学说。但是……这种种构想都成为不可能实现的空想,按照这些构想进行的社会实验也都归于失败。”这里的“正直的思想家”是指
| A.启蒙思想家 | B.科学社会主义者 |
| C.空想社会主义者 | D.共产主义者 |
著名的加拿大学者罗纳德·基斯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当时“甚至连美国国务院的情报机构也承认,共产主义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所留下的良好印象应该归功于周恩来娴熟的外交技巧。在万隆会议上,美国的外交又输掉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仗,败在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手下。”这表明()
| A.万隆会议帮助一些亚非国家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
| B.万隆会议促使许多亚非国家开始正确认识中国 |
| C.具有个人魅力的外交家征服了美国 |
| D.社会主义运动趋势在世界明显增强 |
从1954年起,国家重点发展公私合营国家资本主义,即国家通过注入资金和委派干部,同私营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内部合作。这种合作主要带来了()
| A.企业生产力的提高 | B.企业管理的加强 |
| C.企业生产关系的改变 | D.企业公私矛盾的化解 |
1929年至1932年春,中央根据地流传一首民谣:“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公粮去办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这首民谣体现了苏区干部()
| A.廉洁奉公、密切联系群众 | B.惩治腐败、崇尚廉洁 |
| C.艰苦奋斗、建立政权 | D.从严治党、加强监督 |
在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等局厂中,设立了总办、会办、提调若干人,并且受总督、巡抚的监督和总理衙门的节制。这表明()
| A.洋务企业已经完成了近代转型 |
| B.洋务企业具有封建衙门性质 |
| C.洋务企业已从封闭走向开放 |
| D.洋务企业培养了科学技术人才 |
马克思在1853年说:“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解体一样。”马克思意在表明()
| A.工业文明必然取代农业文明 |
| B.君主立宪制必然取代封建君主制 |
| C.主观暴力破坏与客观推动进步同时并存 |
| D.主观暴力破坏具有延续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