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变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马克•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
A.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 | 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
C.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 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A.秋收起义 | B.井冈山会师 | C.第五次反围剿 | D.长征 |
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
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 | B.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 |
C.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 D.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 |
下面照片名为“Chinese Baby”(中文名为《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于1937年出现在美国郝斯特报刊上,并迅速传遍世界各地。这一照片的流传
A.宣传了中国国共合作抗战的事实 |
B.赢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同情 |
C.丑化了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形象 |
D.激化了美日两国在上海附近的矛盾 |
李敖在《纠对“五四”运动的错误的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
B.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
C.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
D.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
“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瘗忠有圹,名勒丰碑。懔懔大义,昭示来兹。”这段碑文纪念的是 B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 B.中国远征军第八军 |
C.中国人民解放军 | D.中国人民志愿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