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雨睛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
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①
苏轼
高亭②废已久,下有种鱼塘。
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
市桥人寂寂,古寺竹苍苍。
鹳鹤来何处,号鸣满夕阳。
【注】①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一日到达黄州贬所,这首诗是这年春末所作。
②高亭:即四望亭,在东坡雪堂南面的高山上。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诗写作者雨晴后散步归途所见所感,景中含情,旨意含蓄,富有韵味。 |
B.一二句写高亭久废,下有鱼塘。“废”字蕴含有作者“除旧迎新”的喜悦。 |
C.三四句写天色已晚,为“归”作铺垫;写春风中百草飘香,点明晚春季节。 |
D.五六句写市桥人散,竹木苍苍。“寂寂”“苍苍”等叠词给人以冷寂之感。 |
(2)清代纪晓岚评价本诗七八句中蕴含“羁孤”之意,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全诗加以解 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说这一句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采桑子
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全词是围绕着哪个词语加以展现的?用自己的话说说词中用哪些景物和情景展现了这个词语的特点?
通过这一情景,词人展现了怎样的生活?面对这一情景,词人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华清宫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两首诗的体裁属于什么?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小题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梦回凉冷润衣襟”中“润”字的妙用。
这首诗颈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小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本诗的开头很别致,请结合全诗分析它的作用。
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