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材料反映出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互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这表明()

A.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B.行省是最高行政机构
C.与都省相互制约 D.是国家征收赋税的机构

中书省向政府提出建议,议好后便呈交皇帝检察。当皇帝认可时,便在其中写“可”,不同意则交回中书省。故此皇帝无提议权,只有赞同权。而皇帝签“可”后,交门下省审查,若门下省同意,才交尚书省执行。任何政令未经中书、门下而发出者均属违法。换句话说一切皇帝诏令,必经中书门下两省。这表明()

A.皇帝在工作流程中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
B.三省的长官是国家的最高决策者
C.三省六部的目的是限制皇权,防止政令失误
D.三省的权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

1921年,梁启超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其中第二回革命 ( )

A.察举制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做官的机会
B.汉武帝实行了刺史制度
C.中外朝制度强化了皇权
D.首次打破了世袭贵族对官位的垄断

谥法起于周初,是在君王死后,依其生平事迹,给予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但秦始皇认为,像这样“子议父,臣议君”,太不像话,更没意义。他宣布废除谥法,不准后代臣子评价自己。秦始皇如此作法()

A.他认为这与他提倡的 “礼”的观念相违背
B.从此中国再也没有出现过谥号
C.目的在于突出天子的特殊地位
D.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度

史官记史重视“言”与“事”。下列人物“言”、“事”对应正确的是 ()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