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9月是第六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我校高二(1)班为了配合学校开展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教
育活动,准备开展以下活动:举办一次展览,其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丰富民族精神的具体成果;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格言和我国近现代历史上能体现伟大民族精神的代表人物及相关事迹。
(1)假如你是这次展览活动的策划者,请你将展览活动的主要内容的要点写出来。(至少三点)
(2)为开展这次活动,学校要在教学楼的走廊上张贴体现民族精神的名人名言和先进人物的画像,请你分别列举两个实例供老师参考。
(3)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另外两种形式,并谈谈你参加活动的感想。
金融之危,文化之机。国际金融危机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
材料一一般而言,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会紧缩物质需求,而对那些能够放松心情、舒缓情绪的文化产品有着强烈的消费愿望。而且文化产业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投入相对较小,创造的就业岗位却很可观,同时,如果能很好地输出文化,还可能改变出口产品的结构,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历史经验看,经济危机时期恰恰是文化产业兴旺的黄金时期,文化产业能够表现出明显的“反经济周期调节性”。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其中的奥秘。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在迎奥运过程中,某校高三(1)班同学开展了“感受奥运、参与奥运、做奥运文明使者”的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情境一同学们从网上下载了各具特点的部分奥运会会徽和具有“篆书之美”的第29届奥运会体育图标,“金玉良缘”的奥运奖牌,“祥云瑞霭”的奥运火炬,深深为中华文化的魅力所感染,为设计者的智慧所折服。
(1)结合《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谈谈从北京奥运会会徽和体育图标的设计中,你发现了什么?
情境二有同学说,在家门口举办世界最高水平的体育赛 事,我们观看更方便了;有同学说,举办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此,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2)你认为举办北京奥运会给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带来哪些影响?(请各举一例)
情境三同学们了解到,北京有为数众多的青年学生加入到奥运志愿者行列。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在江苏选拔产生了377名火炬手及137名护跑手,其中也包括中学生。并非每个人都有当志愿者和火炬手的机会,但是人人都可以为奥运会增光添彩。“心动不如行动”,班级组织同学们开展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做奥运文明使者”为主题的演讲赛。
(3)请你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角度,就上述主题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拟出演讲要点。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问题。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这一天,我国不少地区有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2007年12月16日,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公布,端午节被正式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
(1)人们为什么要庆祝民族节日?
(2)谈谈当前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2008年1月10日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极端天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抗灾救灾。全国各地发扬“全国一盘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谱写出一曲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战雪灾的凯歌。
请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火树烟花不夜天,四宝之乡展魅力”。7月12日晚,“欢乐中国行?魅力宣城”大型晚会隆重上演,宣城人民敞开热情的臂膀,热忱欢迎海内外宾朋走进宣城、了解宣城、推介宣城。
作为“中国(宣城)文房四宝之乡文化旅游节”的开幕式,晚会以展示“徽文化”为主题,介绍了宣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山水风光:文房四宝中的宣纸、宣笔、徽墨产在宣城;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基地在宣城;“天下四绝”的太极洞、宁国恩龙世界木屋村等著名的旅游景区也在宣城;除此之外,还有绩溪的胡氏宗祠、旌德江村等国家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都在晚会中一一介绍给全国的观众。
(1)说明宣城举办“文房四宝之乡文化旅游节”和“欢乐中国行?魅力宣城”大型晚会的意义。
(2)请你就如何将古龙而深厚的宣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挥光大提出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