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盆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见图)。分别用两个喷水壶,往“小山”上洒等量的水,模拟降水。观察、比较两个盒子内水面发生的变化。据此回答23~25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
A.高出很多 | B.高出稍许 | C.高度相同 | D.高度较低 |
实验中海绵代表的地理环境是
A.黄土塬 | B.沙滩地 | C.沼泽地 | D.自流盆地 |
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
A.湖泊能够调节空气湿度 | B.坡度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 |
C.湿地能够吸纳地表径流 | D.降水变化能够影响自然环境 |
下图表示四种气候类型的月均温和年降水量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与图中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基本一致的城市分别为:
A.巴西利亚、莫斯科、悉尼、布宜诺斯艾利斯 | B.孟买、莫斯科、开普敦、天津 |
C.孟买、巴黎、开普敦、布宜诺斯艾利斯 | D.巴西利亚、巴黎、珀斯、天津 |
当丁气候类型处于少雨季节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中海气候区温和多雨 | B.潘帕斯草原一片枯黄 |
C.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西北季风 | D.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
读某国1785-1976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图,完成下列各题。该国可能是:
A.欧洲的芬兰 | B.亚洲的中国 |
C.拉丁美洲的古巴 | D.亚洲的韩国 |
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
A.传统型 | B.由原始型转向传统型的过渡阶段 |
C.现代型 | D.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
我国某地(36°34′N、105°E),有南北两楼,楼高均为36米。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南北两栋楼之间合理的距离应该是能保证北楼一楼在冬至日的正午也能获得光照,则南北两楼的距离应至少为(tan30°取0.6,tan60°取1.8)
A.60米 | B.21.8米 | C.20米 | D.64.8米 |
当两楼的日影达一年中最短时,北京时间为
A.6月22日12时 | B.6月22日13时 |
C.12月22日13时 | D.6月22日11时 |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
①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②陆地环境各要素虽然构成一个整体,但是它们是独立存在与发展的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④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①③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此诗句描写的景观差异属于
A.垂直地带性 | B.经度地带性 |
C.纬度地带性 | D.非地带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