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将深度对接“一带一路”,有力推进贸易、旅游、投资、交通、能源资源、金融以及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合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下图为“一带一路”路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海上丝绸之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海峡夏季洋流自西北流向东南 |
| B.C海域航行的轮船在冬季是顺风顺水 |
| C.在B海域航行的轮船吃水深度比其他海域深 |
| D.冬季是A海域周边地区旅游旺季 |
比较地跨亚欧大陆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各自具有的优势,正确的是
①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路线更短,贸易量更大
②海上丝绸之路可借助夏、冬季风,有利于航行,海路更具方便性
③海路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
④陆上丝绸之路速度慢,安全性高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在智利北部海岸的一个小渔村里,村民们用一套套稠密的网幕,捕捉翻滚过家园上空的浓雾,当浓雾在网幕表面凝结时,水滴就落入沟中,然后再由管道流入村庄中。密网每天可以为全村带来约10000升水。据此回答问题下列哪个地区可以借鉴该渔村集水的办法
| A.南非西南部沿海 | B.北非西海岸 | C.葡萄牙沿海 | D.澳大利亚西南部 |
该渔村多浓雾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强烈,海水大量蒸发 |
| B.副热带高气压影响使得地面水汽不易扩散 |
| C.沿岸有寒流经过,下层大气易达到饱和 |
| D.夜晚地面辐射加强,造成水汽凝结 |
龙首渠修建于汉武帝时期,该工程从洛水上游开渠引水,灌溉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以东的四万多公顷土地。读图回答问题。
两千年前的先民们发明了井渠施工法,在商颜山(今称铁镰山,高约120多米,黄土覆盖的古塬)西段开凿了中国最古老的引水隧洞,主要目的是
①减少水分蒸发 ②获得更多的雨水补给
③实现自流引水④分段施工,降低工程难度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如今的商颜山塬崖壁立、沟壑纵横,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原因是
| A.断裂谷地 | B.风力沉积作用 | C.向斜谷地 | D.流水侵蚀作用 |
很多科学家认为,北极周围形成的大量参差不齐的冰将在2030年夏季完全消失(甲图)。科学家借助卫星图证实,南极一巨大冰川从冰架上断裂入海(乙图)。据此完成问题。
图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 A.臭氧层破坏 | B.酸雨 |
| C.冰川运动 | D.全球变暖 |
针对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我们人类应采取的对策是( )
①植树造林 ②控制酸性气体排放 ③发展新能源、节能技术等 ④减少氟氯烃等对臭氧层的破坏 ⑤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 A.①②③ | B.①③⑤ |
| C.②③④ | D.③④⑤ |
读图,回答问题。
如果图示曲线表示传统工业和高新技术工业发展,则
| A.曲线A代表高新工业的发展过程 |
| B.曲线A所代表的工业往往要求分散分布 |
| C.曲线B所代表的工业产品特点是“轻、薄、短、小” |
| D.曲线B所代表的工业多是接近原料产地或动力基地 |
下列工业地域中,可作为曲线A所示工业的典型代表的是
| A.德国鲁尔区 | B.日本九州 |
| C.中国中关村 | D.美国“硅谷” |
读甲、乙、丙、丁四地三种生产要素费用示意图,某企业集团经过对四地考察后,决定在丁地兴办一家公司,该公司最有可能是
| A.钢铁联合公司 | B.医药研发公司 |
| C.食品加工公司 | D.油漆化工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