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学者说“人人
都可以成为历史家”、“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 A.史学家因其个人立场、文化背景不同,因而对历史的解释会不同 |
| B.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历史学家,可以不凭借史料而加以说明、解释 |
| C.历史著作的编撰,其客观性、科学性是否存在和真实而令人怀疑 |
| D.历史学家凭其掌握的资料,阐释历史事件因果而重建历史的真相 |
张荫麟先生曾评论说:“除形体外,甲骨文字与今字的差异有两点可注意:(一)带有图象性的字无论物体的写生或动作形态的喻示,每随意描写,但求肖似,没有定构。 例如龟字,或画正面,或画侧面,或画尾,或不画尾,或画两足,或画一足。……(二)在意义的分别上,有好些地方比今字更为详细。例如驾驭之驭,或从马,或从象,因所驭不同而异字。……”这主要体现了张先生的
| A.史观 | B.史法 |
| C.史论 | D.史识 |
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党和政府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近三个月,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材料说明1954年宪法
|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
|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 |
| D.落实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下列法律文献中最早作出这一规定的是
| A.1912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 B.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 C.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D.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以下是对某次重要会议的相关报道:“……(来北平)参加的代表单位45个,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国外华侨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单位的正式代表510人,候补代表77人,特别邀请人士75人,共662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讨论的中心议题是
| A.筹备建立新中国 | B.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 |
| C.商讨颁布新宪法 | D.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
《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一书指出:领土、人民、主权是构成国家的三要素;主权则是近代国家观念的核心,它包括对外捍卫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对内实现主权在民。以下口号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国家观念日渐觉醒,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② |
| C.②①③④ | D.③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