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图画上描绘人类求知过程的“知识山”,一路逐级而上,分别是语法、数学、逻辑、音乐、天文、几何、修辞,在顶峰则是神学。这种概念最可能出现在( )
| A.公元前2世纪的麦加 | B.公元3世纪的印度 |
| C.公元13世纪的巴黎 | D.公元19世纪的英国 |
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
| 初试 |
二试 |
三试 |
|||||
| 明经 |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
答时务策三道 |
||||
| 进士 |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 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
作诗、赋、文各一篇 |
作时 务策五道
|
2009年10月,中国货轮“德新海”号在印度洋塞舌尔群岛遭遇索马里海盗袭击,有人研究发现这一地区在15世纪末也曾出现过一个著名的“海盗”,他是
| A.迪亚士 | B.达·伽马 | C.哥伦布 | D.麦哲伦 |
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着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 A.全体奴隶主 | 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男性 |
| 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 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
明朝中叶以后,在纺织业出现的新现象是
| A.纺织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 B.官营手工作坊产品精美 |
| C.丝织品远销国外 | D.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 |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
|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