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国家中,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丹麦 | B.英国 | C.西班牙 | D.瑞典 |
关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农业表现为面状 ②交通运输线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
③城市和工业表现为岛状④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点状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根据该图判断,我国目前建立能源节约型生产体系的关键是
A.发展节水农业、石油农业和精确农业 |
B.将高耗能的工业部门作为节能重点 |
C.提高第三产业能源消费比例 |
D.降低GDP增长速度 |
能源消费强度是衡量一个国家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它是指产出单位经济量所消耗的能源量,强度越低,能源效率越高。读1965~2005年中国能源消费与GDP变化关系图,回答问题。有关我国能源消费强度变化正确的是
A.随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呈增长趋势 |
B.随GDP的增加呈增长趋势 |
C.随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呈持续下降的特点 |
D.早期快速增长,自1978后年下降,但2001 |
年后略有回升影响能源消费强度的因素有
①经济结构 ②科技水平 ③生产规模 ④能源结构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该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勘探发现图示区域有储量丰富的大煤田。结合图示,回答问题。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发生的变化有
①乡驻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工矿城市
②经济结构会由以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发展为以工矿业为主
③居民数量迅速增加,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
④交通状况会有明显的改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
⑤生态环境有可能恶化,植被减少,水源被污染,空气质量下降
A.①②⑤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④⑤ |
图示区域除了通过铁路、公路等直接向外运输煤炭外,还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可以把火电站建在①处 |
B.可以把火电站建在②处 |
C.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可以减轻交通运输压力 |
D.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可以减轻当地的环境污染 |
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示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可行的措施有
A.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缩短产业链 |
B.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
C.寻找石油、天然气等替代资源 |
D.提高农业地位,大面积种植水稻 |
近十年来,我国重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增长值长期占工业增长值的60%以上,尤其是钢铁、汽车、化工等重化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能源利用率较低,单位GDP能源消耗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据此回答问题。目前,我国重化工业加速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主要有
A.交通运输压力加大 | B.水土流失、荒漠化严重 |
C.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大 | D.耕地面积减小,劳动力短缺 |
针对目前我国单位GDP能耗、物耗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现状,需要采取的措施有
A.加强技术和生产工艺上的革新,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 |
B.对紧缺的矿产资源停止开发,加大对储量丰富的资源的开发力度 |
C.严格限制高能耗工业的发展 |
D.加大重污染、高能耗企业的劳动力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