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工业部门在某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土地、运输和劳动力成本曲线图。其中土地成本和运费都只与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有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表示土地成本、运费、劳动力成本的曲线依次是
| A.a、b、c | B.b、a、c |
| C.c、b、a | D.c、a、b |
综合考虑土地、运输、劳动力成本,该工业部门应布局在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可以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高温干旱引起“电荒”的国家重点工程是
| A.西电东送 | B.西气东输 |
| C.南水北调 | D.京沪高速铁路 |
为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制定区域的发展战略时,应该
①既要考虑区域的资源优势,也要考虑限制性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②注重本区域的情况,不必考虑其他区域的情况
③注重短期利益,长期利益可忽视
④因地制宜,应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区域发展阶段制定出不同的发展战略
| A.①④ | B.②③ |
| C.①② | D.③④ |
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吻合的地理界线有
①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②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③1000毫米降水量线④一月份0℃等温线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下图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完成8~10题。
圈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
|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 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
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
| 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 | 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
| 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 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
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
| A.第二产业向东南 | B.第二产业向东北 |
| C.第一产业向东南 | D.第三产业向东南 |
读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回答6~7题。
甲、乙两个三角洲相同之处是
| A.河湖众多,发展了水产业 | B.交通便利,运进矿产资源,发展重化工 |
| C.利用森林资源发展造纸业 | D.都有发达的棉纺织工业 |
乙三角洲不同于甲三角洲的地理环境条件是
| A.地形平坦、多河湖 | B.热量更丰富 |
| C.降水在1 000 mm左右 | D.土壤为肥力较高的水稻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