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
材料一:上海世博会期间,有数以万计的志愿者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把志愿服务这条亮丽的风景线全面地展示在世人面前。人们亲切地称他们为“小白菜”。
材料二:2010年12月27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主席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上海世博会的圆满成功是上海市广大干部群众顾全大局、真诚奉献的结果;未来要继续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志愿精神。
材料三:2010年12月26日上午,由共青团温州市委、市文明办、市志愿者协会主办的温州市“弘扬志愿精神,助推六城联创”志愿者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世纪广场隆重举行,标志着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为引领、以“九大行动”为主要内容的志愿者主题活动全面启动。广大青年和志愿者将通过开展“九大行动”,弘扬“团结、友爱、互助、奉献”的志愿者精神,全力助推“六城联创”。启动仪式之后,温州市冬泳爱好者协会的志愿者志愿宣传保护母亲河的环保意识。温州出租车爱心文明服务总队向过往出租车、自备车发放“文明出行,安全驾车”的公益车贴等活动,以实际行动感召广大温州市民加入“弘扬志愿精神,助推六城联创”志愿服务大军,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1)结合材料一,运用人生价值相关知识,谈谈志愿者的行为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有何启示?
(2)结合材料二、三,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志愿精神。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实现人生价值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表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表一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及增长率单位:亿

注:我国各类网络服务的盈利总额由2007年的189亿元发展到目前已达772亿多元。其中网络游戏类服务盈利占各类网络服务的盈利总额的54%,网络视频、在线旅游、搜索引擎、电子服务等网络服务盈利占46%。
材料一 面对网上书店的冲击,中国实体书店面临生存危机,只沦为网上书店的“展厅”,或歇业或倒闭。实体书店必须提供网上书店所没有的服务和内容,向着文化沙龙、书吧方向发展,以真实的人文气息、以丰富的特色服务抵挡网购的低价。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和政府在制定实施一系列政策,支持文化企业迅速做大做强的同时,强调要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对网络信息的依法管理与保护。
材料三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断创新积累、走向完善并自成体系的独特文化。2012年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就是以美食作为窗口,让海内外观众在领略中华饮食之美的同时,又推广了中华饮食文化。
(1)说明表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表一和材料一、二对实体书店经营的启示。
(3)根据材料三,谈谈我们应如何坚持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从古到今,丝绸之路延伸着人类文明的光辉。 借助高效的现代交通和快捷的资讯传播,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将实现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
(3)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应怎样推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文化交流

能源的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和生态关系密切。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和制度不完善、全民生态环境意识水平较低,造成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3)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谈谈如何正确对待生态环境问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就业创业民生之本】

(1)概括图18反映出的经济信息。(扩大就业需要制定正确的就业方针,落实就业优先战略,从多方面采取措施。)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

就业方针
理由
要求
劳动者
自主就业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自主就业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市场
调节就业

完善市场规则,建立公平公正的劳
动力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增加就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就业关系到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社会财富创造。
综合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收入分配民生之源】
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为出台配套方案,某市政府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和建议。



要点一(示例):恳请人大代表:反映所在行业收入差距和选区弱势群体收入状况
理论依据:人大代表应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群众意见
要点二:欢迎广大市民:
理论依据:
要点三:期待政协委员:
理论依据:

(3)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参照示例,写出下列征求意见要点和理论依据。


【社会保障民生之基】下表是2014年某市人大常委会与社会保障相关的部分工作。


召开专题会议,集体学习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研究推进本市社会保障工作。
严格按照法律程序修改老年人权益保护条例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
听取并审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所作2013年相关议案办理情况报告;进行关于社会保障的专题询问;对重点问题加强跟踪监督。

(4)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知识,说明该市人大常委会是如何推进社会保障工作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与以往的国家管理不同,“国家治理”涉及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确认三者关系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国家治理”强调政府、社会、民众一起面对公共问题,用一种合作的、商谈的方式来解决,在这三者之间建立整体和谐、相互促进的联合机制,获得1+1+1>3的效果。
材料二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有独特优势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同时,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需要花更大气力。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我们各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
材料三有专家提出,“国家治理”的制高点是伦理塑造。引导思想观念、构建先进文化、塑造社会伦理,是更为根本的治理战略。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应如何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2)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之间的关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