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
|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
|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
|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
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体现了
| 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 | 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
|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 B.政企分开,自负盈亏 |
| C.以按劳分配为主 | D.改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
我国农业总产值1979---1984年增长455.40﹪,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B.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C.实行了“一五计划” | D.完成了社会主义农业改造 |
下列哪项能反映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 A.大人→先生 | B.法币→人民币 | C.臣民→公民 | D.粮票→股票 |
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统计表。从此表能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
| B.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
| C.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 |
| 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