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的主要含义不包括

A.以革命的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B.把反清与建立资产阶级统一的民族国家结合起来
C.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
D.将反清与反帝结合起来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 “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 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 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梁启超这段话的目的是

A.证明中国进行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原因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国者,私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这反映了严复

A.中体西用的观点 B.人民主权的主张
C.废除君主制的要求 D.进化和革命的思想

1874 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说:“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 诚未见其效也。……及询以自强何术?御侮何能?则茫然靡所依据。” 由此可知李鸿章

A.对时局的严峻性缺乏深思
B.指责清政府现行外交失策
C.初具除旧改良的变革思想
D.质疑洋务运动的体用之法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850 年到 1899 年,中国人翻译的 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 面的著作,比例为 4:1;1902 年到 1904 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 2:1 的比例超过了前者;而在 1912 年到 1940 年,得到翻译的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著作比自然 科学和应用科学著作多两倍。这一现象折射出近代中国

A.重道轻器、文官治国的传统根深蒂固
B.民族工业急需的科技人才极度匮乏
C.始终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近代化模式
D.正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学习西方

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这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魏源在书中提及某国政治制度,称这个国家“二十七部(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所指的是哪一国的制度?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德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