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 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代史》上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了作者什么进步思想?
⑵材料二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映了近代哪一派的观点?
⑶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
⑷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有什么重大影响?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中,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以来,实现民主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普遍追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
——摘自《美国的历程》上册
材料二“本宪法所授与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同任副总统之任期亦然,大总统与副总统,应依照手续选举之。”
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请回答:
(1)概括美国确立共和制的背景。
(2)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并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分析两国政治体制的历史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就大多数国家而言,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哪些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大会每月约举行4次。在大会中,容许有充分的发言自由。
材料二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那时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简上的。据说秦始皇每天看下面送来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斤,不看完不休息。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材料一 |
材料二 |
|
政体形式 |
民主政治 |
君主专制 |
经济条件 |
商品经济 |
农耕经济 |
政体特点 |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
皇权至上、家族世袭 |
最高权力归属 |
公民大会 |
皇帝 |
积极作用 |
极大地发挥了人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促进了经济、文化繁荣 |
有利于对广大国土实行强有力的管辖,维护国家的统一,保护农耕经济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普罗塔哥拉的观点体现了古希腊文化中的什么精神?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在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哪一重大变革运动?该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材料二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一有何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
材料一“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二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止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家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仪不尚权谋”的致世趋向,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伐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材料一中,马克思指出了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哪些重大贡献?
(2)理学家将“天理”与“人欲”对立,以天理遏止人欲,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的作者认为理学倡导重义轻利的观念有何积极影响?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服务于“专制主义”的表现,概括“私学文化”在思想、文化、教育领域的体现。
材料二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2)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请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经济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