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版的《中国地理》教材叙述:“美国是世界上最凶恶的帝国主义国家,美国的钢铁工业是为军事工业服务的,产量极不稳定。美国南部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区,土地大多集中在资本家手中,耕作技术相当落后,仅在棉花产区建立了一点纺织工业。”以上叙述反映了
A.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B.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
C.说明当时中国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
D.真实反映了当时美国的社会经济状况 |
天主教会之所以在德意志有很大的影响力,主要原因是
A.教权高于王权 |
B.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 |
C.德国四分五裂,未能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 |
D.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 |
下图为马丁·路德翻译的德文版《圣经》封面。
请回答:
(1)结合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观点,分析他翻译《圣经》的意图是什么?
(2)马丁·路德此举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马丁·路德有关国家权力的主张,不包括
A.国家权力是神授的 |
B.国家权力是唯一合法的权力 |
C.国家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
D.国家权力应高于宗教的权力 |
德意志宗教改革前夕,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是
A.分裂局面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
B.封建主加重对下层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
C.封建经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D.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豪夺 |
德意志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是因为
①教会通过征收“什一税”出售“赎罪券”,从德意志搜刮大量财富
②天主教会时常干预德意志的政治
③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榨取的钱财比德意志皇帝的钱财还多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