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我国目前以GDP为主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还没有能够反映出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同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表示,我国将逐步建立绝色GDP核算体系。绿色GDP核算是在现有的GDF核算基础上.扣除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损失,因而更全面地反映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材料二、“奥运低谷效应”反映了奥运会的举办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基本内容是说近几届奥运会事实证明,举办奥运会将有效地促进举办城市,乃至国家的经济增长。但奥运会后,大量的体育场观和设施有可能被闲置,相关的需求会出现萎缩,因此,举办国的经济增长一般会放缓,甚至出现衰退。这被称为“奥运低谷效应”。
材料三、2009年6月2日,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结束访华行程回国。盖特纳此次访华最大的成果是为中美首轮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成功举行铺平了道路,这个新机制将此前存在的中美战略对话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合二为一。有关专家认为,虽然中美关系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逆转,但中美之间在核心利益方面仍存在分歧,这决定了中美在谈判桌前将不可避免进行激烈的博弈。
(1)我国启动绿色GDP核算体系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10分)
(2)有人据此认为,“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的经济增长一定会放缓”,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有关知识对上述观点作出评价。
(3)结合材料,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中美关系。
生活中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哲理。个人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中有智慧、
有哲理;与人交往、待人接物中有智慧、有哲理;做学问、搞经营中有智慧、有哲理;治国
安邦同样有智慧、有哲理……
结合材料谈谈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A市就“拆迁、城建与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公开征求意见,问计于民。
社会各届人士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踊跃参与,纷纷通过电子邮件、信件和教育部门户网站等
多种渠道发表意见和建议。但在城市“翻新”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如政府
在修筑公路时,与一村农民发生矛盾。该村村民要求镇政府对此事予以合理解决,但未得到
答复。于是该村少数人组织、煽动部分村民堵塞该村公路路段,并打伤打退民警,砸坏公务
车辆。激化了社会矛盾,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村民的做法有何不妥?从公民和国家关系的角度回答
村民遇到上述问题该怎么样做?
材料一:2012年3月初,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亿万人民的重
托,从祖国各地汇聚首都北京,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全国人大代表由35个选举
单位选出,代表结构进一步优化。省级政府组成部门领导干部代表比上届减少了1/3,来自
一线的工人代表比上届增加了一倍以上,基层农民代表比上届增加了70%以上。
材料二:“网络民意”成为“两会”的一亮点。新华网、人民网等在内的政府官方网站围绕
两会议题,联合商业网站推出“有话问总理”、“两会建言”、“两会调查”、“网民提案”等
五花八门的栏目,而网民对相关话题的讨论更是早已在各大论坛上“置顶”。
材料三:民建中央常委李冬玉女士表示:“网络监督是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便捷而有效的
手段。网络监督是民主、公平的推动力,是公民自我教育的新形式。网民在交流信息中获
得知识,在思想碰撞中明辨是非。对不负责任、偏离事实和公德的言论,也在进行着更直接、
理性的批评。”但要使网络监督成为监督的有效形式,还需要对网络监督再认识、再规范。
请结合所学的《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题目: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材料二这种“网络问政”的形式说明了什么?有什么意义?
(3)你如何看待材料三的这种监督方式?
每当两会前后,互联网上为两会建言献策就会格外火爆。2012年自然也
不例外——全国两会召开前,300位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微博、征民意,一些
地方两会的代表委员也将网络当作征询公众意见的重要窗口。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2011年,胡锦涛主席在与网友在线聊天时,就曾
说过,“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此后连续三年的两会
前夕,温家宝总理都与网友进行了直接交流。而各大门户网站组织的“网友问两会”相关栏
目,则至少已经运作了七年之久,目前,2012年全国两会正在北京召开,广大网民直接参
与政府决策的积极性不断高涨。
(1)政府决策离不开公民的参与。请问,我国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直接向政府献言献策?
(2)请你说说我国政府不断拓宽民主渠道,保障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理由。
(3)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一)图表: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表
职业 |
所占比例 |
公司职员 |
83% |
政府公务员 |
84% |
家政服务员 |
17% |
(二)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今后几年,城镇每年净增就业人口1300多万,农村尚有
1亿左右富余劳动力,社会就业压力大。
请用经济学知识回答:
(1)根据图表,你认为目前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哪些误区?
(2)劳动者在正确解决择业问题时,应考虑哪些方面?
(3)你觉得该如何破解我国的就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