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1948年5月在一次 “漫画月展”上展出的名为《支持得住吗?》的漫画。对此最为准确的理解是
A.反映了在抗日战争后期日本侵略者节节败退的事实 |
B.反映了内战爆发后,解放军难以抵挡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
C.反映了国民党军队主力被基本消灭后,南京政府难以支持 |
D.揭示出国民党军队难以支持的局面,预示解放战争必胜定局 |
吴观文认为“密折制度是清代所独有的文书制度,也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由皇帝亲自拆阅,旁人不得与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 B.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 |
C.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 D.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 |
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省区 |
嘉靖至万历 |
顺治至雍正 |
乾隆至道光 |
|||
州县数 |
集市数 |
州县数 |
集市数 |
州县数 |
集市数 |
|
直隶 |
14 |
132 |
82 |
527 |
43 |
537 |
山东 |
42 |
104 |
64 |
1126 |
74 |
1583 |
陕西(关中) |
16 |
143 |
21 |
238 |
28 |
264 |
江西 |
45 |
459 |
51 |
545 |
43 |
976 |
福建(不含台湾) |
19 |
131 |
15 |
205 |
39 |
511 |
广东 |
/ |
/ |
72 |
1270 |
71 |
1959 |
A.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B.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C.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D.南方人口密度大于北方
“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抗倭。”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
A.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 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 |
C.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 | 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
作为农耕文明政权与文化集结地和辐射中心的都城,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从西汉、唐和北宋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城市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突出反映了
A.工商皆本的主流思想 | B.学术文化的活跃 |
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 D.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老最好的制度。”甚至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从时代发展以及创立角度看,该“发明”的着眼点在于
A.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 B.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 |
C.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 | D.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