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为某地距离传感器发出和接受超声波信号检测汽车速度的示意图.
(1)已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某次检测车速时,传感器发出至接受超声波信号用了0.4s,求超声波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2)如果将距离传感器与计算机连接,可以将物体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像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利用传感器测得某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像如图乙所示,请在丙图中画出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像.
学习了电学知识后,小明对影响电阻大小的部分因素进行了探究,器材有:开关、电流表、干电池(电压恒为 各一个,三根完全相同的合金丝,导线若干,连接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小明将合金丝以不同方式分别接入电路 、 之间,闭合开关 后,记录的数据如表。

根据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是将一根合金丝接入电路时电流表的读数,请将其填入表格中。
|
连接方式 |
一根 |
两根串联 |
三根串联 |
两根并联 |
三根并联 |
|
电流表读数 |
|
0.15 |
0.1 |
0.6 |
0.9 |
(2)导体电阻的大小跟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关系。
.电阻的大小与长度的关系是: ;
.电阻的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是: 。
(3)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还可以得出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
(4)实验中一根合金丝的电阻为 ,若该合金丝的横截面积为 ,则一根合金丝的长度是 .(已知该合金丝长 ,横截面积 的阻值为
火山石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小王用天平。量筒和水等器材测量某块火山石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小王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火山石的质量 ,其示数如图所示;
.往向量筒中倒入水,使水面到达 处;
.用细线系住火山石,放入量筒,用铁丝将其压入水中足够长时间,水面到达 处;
.取出火山石,水面下降到了 处;
.小王认为火山石体积测量不够准确,它的体积应该包含材质和其中空隙部分的体积,于是又向量筒中加水到 处,将刚才取出的石块表面附着的水擦干净,再次没入量筒的水中,此时水面到达 处。
请解答下面问题:
(1)该实验原理为 (用公式表示)。
(2)在步骤 中,水面没有回到 处的原因是 。
(3)请你根据小王的实验思路,将有关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入下表。
|
物理量 次数 |
火山石的质量 |
|
|
|
|
火山石的体积 |
火山石的密度 |
|
1 |
① |
50 |
54 |
48 |
55 |
② |
③ |
(4)观察表格,请你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

小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后,又对凸透镜的焦距与其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1)小峰第一次选取一个凸起程度较小的凸透镜,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测得的焦距为 。
(2)第二次他又选用一个凸起程度较大的凸透镜,测得的焦距为 ,由这两次实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
(3)小峰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所示),受此启发,于是他选取焦距为 的凸透镜,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实验结论:对同一凸透镜, 的焦距大些。
(4)在用焦距为 的凸透镜探究成“等大实像”的实验时,老师发现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 和 ,与理论像距 相比偏差较大。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

在“电阻一定时,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小红把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和电源连成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正准备实验时,同组的小明检查发现,电路连接有错误,他改接了一根导线,使电路连接正确。

(1)请你把接错的那一根导线找出来并打上“ ”,再画出正确的电路连接。
(2)电路改正后,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
|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
电压 |
0.3 |
0.6 |
0.9 |
1.2 |
1.5 |
|
电流 (A) |
0.08 |
0.15 |
0.23 |
0.40 |
0.38 |
请你在图乙的方格中建立有关坐标轴并确定标度,利用表中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绘线。
(3)分析归纳,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的发现。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和他的同伴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实验中的铜块与铝块体积相同,实验数据在图中已列出。

(1)图①③④三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个因素的关系?
(2)分析①②④⑥四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3)为探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深度的关系,应选哪几次实验分析比较?
(4)根据有关实验数据,你得到的盐水的密度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