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西欧的崛起、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第三世界的不结盟运动使得国际格局由美苏两极走向多极化趋势。对此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美苏两国的霸权地位遭到严重削弱
B.是国际力量对比消长的结果
C.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趋势
D.是国际恐怖主义的结果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多极化趋势加强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学者李述森在一篇文章中论述道:“俄罗斯传统的核心是民族主义。是强国的诉求。要强国就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为了在短时间内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强制措施将全体居民控制起来,特别是要控制农业,榨取农业。”材料论及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赫鲁晓夫改革 D.斯大林体制

1921年苏联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
B.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
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
D.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

苏联早期领导人布哈林曾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一举可以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却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联)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体现了“消灭市场关系”这一思想()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经济体制 D.赫鲁晓夫改革

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自由竞争的结果 B.城市化进程加快
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进入“滞胀”时期。对“滞胀”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产发展滞缓,通货膨胀严重,失业人数大增
B.生产停止发展,通货膨胀不断发展
C.生产的停滞导致通货膨胀不断发展
D.通货膨胀激化了社会矛盾,造成了生产停滞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