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承认: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应该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英国“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深受国内经济危机困扰 |
| B.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
| C.中国高超的外交技巧和不妥协的态度 |
| D.英国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 |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是为了
| A.打开市场 | B.传播宗教 | C.倾销鸦片 | D.输出资本 |
1865 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 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它们
| A.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B.都受“实业救国”思潮推动 |
| C.都受到民国政府的政策扶植 | D.都受“中体西用”思想影响 |
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奉顾炎武为考据学的开山大师,道光、咸丰时期的学者则推崇他的经世致用之学。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
| 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削弱 | B.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 |
| C.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巨变 | D.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 |
“从这个条约的签订,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等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应是
| A.《马关条约》 | B.《北京条约》 | C.《南京条约》 | D.《辛丑条约》 |
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 A.倡导人的解放 | B.否定基督教 |
| C.宣扬《圣经》精神 | D.否定教皇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