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是中国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依赖极大地促进了随后台湾与大陆的经济关系的迅速扩大。正如台湾的一位谈判代表所说,台湾人和大陆人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并有彼此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据报道,1993年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144亿美元,2万家台湾企业在大陆的投资约在150-300亿美元之间。台湾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一位台湾官员于1993年说:“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了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对面临着岛内劳动力短缺的台湾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主要的吸引力。
材料二  香港中评社2009年1月17日发表文章指出:可以预料,奥巴马执政之初,将主要延续小布什第二任期的对台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内涵是,以保持台湾局势的相对和平为直接目标,以反对两岸“单方面改变台湾现状”为措施,实现维护美国对两岸关系的介入和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促使海峡两岸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现阶段的对台政策及其主要依据。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台湾回归祖国怀抱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青岛百年前还是海滨的一个小渔村。1891年,清朝大臣李鸿章来到青岛视察,并奏请清廷颁发“上谕”,决议在青岛设防。翌年,登州镇总兵章高元奉命率兵进驻胶澳,从此揭开了青岛建置新纪元。目前,青岛市已成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核心和国际化大城市。阅读以下有关青岛的材料,完成问题:

图1

图2 20世纪初青岛总督府

图3 今日青岛
(1)简述图1反映的历史背景及其现实意义。
(2)从图2、图3中我们能获得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反映了青岛怎样的发展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
对联一:“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对联二:“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
对联三:“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对联四:“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请完成:
对以上四副对联,你有何认识?哪一副对联反映了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其中胜利取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甲日满退,乙日拥公,东南诸方,一致通过。
——张謇给袁世凯的密电
材料二:1911年2月20日,南北和谈双方签署草约五条,主要内容为确定共和政体;优待清皇室;先推覆清政府者为大总统。
——钱基博《辛亥南北议和别记》
材料三: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精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与国民。
——孙中山《大总统誓词》
请完成:
(1)结合材料一、二,解释孙中山为什么在《大总统誓词》中要承诺“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
(2)材料三中,孙中山提出解职的条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三,孙中山与张謇在对待袁世凯的态度上有何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享乐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是……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核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端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孙中山《三民主义与国家前途》
请完成:
(1)分析概括孙中山解决土地问题的具体方法。根据材料,指出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
(2)你怎样看待这一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

1995年4月,《马关条约》百年百人访问团来到日本,在当年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的春帆楼举行纪念会,说《马关条约》让台湾脱离中国是台湾人不幸中的大幸。试结合《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评价上述观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