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学生想研究中国现代经济史,看到下边这幅我国某一时期的经济结构示意图。他看到的这幅图,最有可能属于
A.过渡时期 |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
C.文化大革命时期 |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
《全球通史》中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多数情况下,要完成大批定货,就需要有备用贷款,以购买原料和支付工资……这时,银行通过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的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这些金融的需求。”这表明①生产和资本集中的规模正在扩大②金融资本对当时的经济生活具有决定性作用③垄断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④完全克服了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无计划生产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对下侧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理解正确的是
①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英国主要使用的工业能源是煤
②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
③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得到广泛的运用
④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话、电报等通讯工具发展迅速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④ | D.①②③④ |
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
C.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 D.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
开辟新航路的著名航海家迪亚士曾这样说道:“(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这句话反映了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动力之一是
A.发财致富 | B.扩展贸易 | C.传播基督教 | D.拓展殖民地 |
据《白银资本》统计数据:美洲在17世纪和18世纪分别生产了42,000吨和74,000吨,各有27,000吨和54,000吨运到欧洲,两个世纪合计81,000吨。在欧洲获得的白银中,大约一半(39,000吨)又转手到亚洲,这些白银最终主要流入中国。对这组数据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中国客观上仍然是世界贸易的中心 |
B.当时中国的封建经济仍然在发展 |
C.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各地的经济交流 |
D.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欧洲需要更多的资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