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
|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
右图是361度的标志和广告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 一千年前,宋代开始发明的雕版印刷术、指南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 一百年前,我们一度落后的原因是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和帝国主义的侵略
③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伟大决策是我们再度起飞的关键
④ 十三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为我们再度起飞铺平了道路
| A.②③④ | B.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为此中国政府( )
| A.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 |
| B.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关系 |
| 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
|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 |
“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这一重要共识是( )
| A.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 B.两岸同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 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 D.允许台湾居民回大陆探亲旅游投资 |
“中国的革命正是以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费正清《观察中国》)。中国近代最有利于实现这两个梦想是在( )
| A.大革命时期 |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 C.解放战争时期 | D.抗日战争时期 |
1925年1月,中共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至3 000人,年底发展到10 000人。这一时期中共快速发展的原因是( )
|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
| 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 D.国共合作实现,大革命迅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