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在全球化中高速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但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主要是说全球化
A.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差异 |
B.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利益 |
C.是英国衰落的主要原因 |
D.对当今美国来说是弊大于利 |
美国华盛顿朝鲜战争纪念馆旁,有一组19尊头戴钢盔、持枪前行的美国大兵的雕塑,他们分散在不同的地点,左顾右盼,脸上都写满了不安以及对死亡的恐惧!雕塑旁的纪念碑上刻着一组数字,“阵亡美军54 246;失踪……”。美国雕塑家丹弗尔创作这组士兵雕塑的主要目的在于
A.说明侵略战争的结局必然十分悲惨 |
B.用战争的残酷性震撼和警醒后人 |
C.刻画美国士兵面对死亡的勇敢无畏 |
D.说明恐惧战争、惊恐失措必定失败 |
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响应联合国号召,多次举办以不同文明对话为主题的国际会议,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这说明新时期中国致力于
A.发展大国关系 | B.建设和谐周边 |
C.优化国际秩序 | D.汲取人类成果 |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
B.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
D.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
1940年12月,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时说:“过去两年的经验已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下列哪个国家的史实证明了罗斯福的这一论断
A.法国 | B.英国 | C.波兰 | D.苏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