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隆会议中,中国提出下列哪个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A.“求同存异” | B.“一边倒” | C.“另起炉灶” |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 )
A.人与自然的和谐 | B.社会现实 |
C.人与社会的和谐 | D.人的价值 |
我国学者普遍认为,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以下史料能够佐佂这一观点的有 ( )
①《吕代春秋》:“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②《农书》:“用粪犹用药也。” ③《商君书》:“使民无得擅徙,则诛愚、乱农之民无所于食而必农。” ④《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影响下表中1921年数据变化的政策因素是
1913年 |
1921年 |
1923年 |
1925年 |
|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
9446 |
6620 |
7860 |
8730 |
粮食作物产量 |
39.79 |
22.13 |
34.55 |
44.24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D.农业全盘集体化方针
下图所示为二战后初期某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这个国家应是
A.英国 | B.联邦德国 | C.日本 | D.美国 |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下图标志的主要目的是
A.整顿财政金融 |
B.调节农业生产 |
C.调整工业生产 |
D.实行社会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