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对科学发展观理解正确的是:
①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 ②核心是发展
③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④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荀子这一认识主张之所以是正确的,是因为( )
A.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更正确 |
B.认识过程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
C.事事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
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类探索宇宙的工具越来越先进,对月亮的了解越来越多。我国业已启动的探月工程,将实现炎黄子孙千年奔月梦想,进一步掀开神话中“嫦娥”的神秘面纱。这表明( )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科学理论是推动实践发展和检验实践的标准
③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 ④事物的性质和状态随人类实践的发展而改变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诗经·卫风·伯兮》描写一位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她吟唱道:“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哪里能得到谖草,栽种在北檐之下)?”谖草即萱草,传说面对萱草可以忘忧,故又名忘忧草。民间还有一传说:妇女怀孕时,在胸前插上一枝萱草花就会生男孩,故萱草又名宜男草。萱草俗名黄花菜。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萱花作为观赏植物“无一验取,植此同于种菜,为口腹计则可耳。至云对此可以忘忧,佩此可以宜男,则千万人试之,无一验者。书之不可尽信,类如此矣”。这表明书本上的观点( )
①其真理性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②用来指导实践是不成功的 ③是不可盲目相信的
④影响到人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
A.人的实践活动 |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
C.人的先知先觉 |
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
若要我们回答下边五个图形有何异同,答案肯定是丰富多彩且都可能是正确的。这表明了(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B.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
C.认识与实际的一致是具体的一致 |
D.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无正确与错误之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