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法不断积累和完备的根本推动力是
A.罗马法学家的不断努力 | B.罗马平民的强烈要求和不断斗争 |
C.罗马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需要 | D.罗马社会的不断发展 |
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这主要是突出英国是一个福利国家。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缓解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
B.扩大了社会消费,提高了人们工作积极性 |
C.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
D.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
2007年8月发生在美国的次信贷危机犹如风暴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全球知名投资家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指出,经过几十年的过度消费后,美国经济处于“非常严重的经济调整边缘”。日前他在接受奥地利日报采访时指出,全球正面临二战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这使很多人想起了70多年前的“大萧条”。为了克服危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国家干预
A.扩大消费带动生产 | B.使美元升值 |
C.鼓励农民提高产量 | D.保护丧失支付能力的小银行 |
有人评述苏联改革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就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从实质上来讲都是由于()
A.把重点放在农业改革上 | B.把重点放在重工业改革上 |
C.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 D.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
每年的“两会”期间,中国政府的工作报告,盘点过去一年的收获,阐明未来一年的方向。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报告中的词汇从“斗争”转向“和谐”,如,1978年前特别是“文革”期间往往有感情色彩强烈的词汇,比如恶毒、小丑、一小撮、倒行逆施等;90年代出现“依法治国”“服务”等词汇,“经济”高频率出现;进入21世纪,“科学发展观”“全面小康”等新词不断涌现。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有:
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②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③社会的发展进步④坚持改革开放政策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9世纪初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A.极大地冲击了社会关系 | B.扩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 |
C.改变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 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