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
A.国民党“一大”召开 |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
C.《双十协定》的签订 | 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
历史学家科林伍德看来:历史中遗失最多的大概就是问题(question),历史人物往往把种种回答留下了(这便是文物、文献),却将自己内心中的问题,尤其是那些自己还没有能力回答的问题带进了坟墓。因此历史学家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根据留下的答案去追溯,重构已失去的问题。科林伍德强调历史学家的任务是:
A.在研究中努力寻找问题意识 | B.通过研究历史问题再现历史 |
C.着重研究历史文物与历史文献 | D.着力重新构建新的历史 |
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外交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以美日同盟为基础的“多边自主外交”;加强美日关系,同时在中国和苏联之间采取“等距外交”;以美日合作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由此,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A.日本迈向政治大国进程中的务实 | B.美日关系逐渐淡化、边缘化 |
C.日本以独立身份展开自主外交 | D.美国放松了对日本的外交制约 |
亨廷顿曾说“欧洲的疆界结束于基督教的范围终结、伊斯兰教和东正教范围开始的地方”。1994年春,欧盟明文规定,除信奉基督教波罗的海诸国以外,排除所有信奉东正教的前苏联共和国入盟的可能性。上述现象共同说明
A.欧盟内部冷战思维严重阻碍其东扩 |
B.欧盟现今各成员国皆为信奉基督教国家 |
C.欧洲的联合具有一定的文化认同基础 |
D.欧盟各成员国都表现出很强的文化优越感 |
2014年7月1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在巴西福塔莱萨举行。五国领导人围绕“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可持续解决方案”主题,就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国际政治安全问题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取得重要成果。下面对于“金砖国家”理解正确的是
A.巴西、印度、中国是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 |
B.中国将随着国力的增强可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
C.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使世界越来越动荡不安 |
D.“金砖国家”是一个区域一体化经济组织 |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合力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上海合作组织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多国结盟的特点 | B.是新世纪冷战思维的产物 |
C.主要目的是应付地区反恐 | D.是全面合作的新型国际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