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是摘自近代某历史人物自传序言:“余与陆子兴(徵祥)外长,权衡利害,折冲樽俎,虽未全部承认,终屈于日本之最后通牒。……其后巴黎和会失败,亦归咎于我;于是群起而攻,掀起五四风潮,指我为卖国贼,然而事实经过,何尝如此!徒以三人成虎,世不加察,以致恶性宣传,俨如铁案,甚矣,积非成是之可惧也”。让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
A.由于谣言作者被冤枉 |
B.在对日交涉中作者并未卖国 |
C.文中“最后通牒”所涉条约为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 |
D.此书可能是曹汝霖或章宗祥所著 |
1816年,全球性的低温袭击了欧洲、美洲甚至中国。气候变化直接影响粮食生产,而资源短缺导致人类冲突。1816年广泛的农作物歉收使欧洲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出现“粮食骚乱”,激发了席卷欧洲大陆的革命激情……同时自然的阴霾还影响到绘画的风格和文学的基调,促进了新宗教的诞生、新发明的出现。这说明
①在19世纪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
②自然界的重要变化是决定人类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
③自然界的重大变化能够影响人类社会的许多方面
④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出现不仅仅是因为人们对“理想王国”的失望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强世功说:“基本法的制定过程无疑是第二次建国过程,这个国家不再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正是由于基本法的存在,使得宪法建构起来的“国家”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它不再是传统的单一的国家,而变成“多元一体”的国家。”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最可能是:
A.“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 | B.经济特区的建立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 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
下列漫画反映了我国近代以来的一种重要经济形式的发展趋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种经济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实业救国”的道路越走越宽
③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夹缝中求生存
④这种命运的根源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十五条规定:“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此规定表明
A.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 B.国家行政权力属于宰相 |
C.国家权力中心为议会 | D.宰相只对国家元首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宗教化 | B.逐渐贵族化 |
C.逐渐平民化 | D.逐渐神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