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以下文字是摘自近代某历史人物自传序言:“余与陆子兴(徵祥)外长,权衡利害,折冲樽俎,虽未全部承认,终屈于日本之最后通牒。……其后巴黎和会失败,亦归咎于我;于是群起而攻,掀起五四风潮,指我为卖国贼,然而事实经过,何尝如此!徒以三人成虎,世不加察,以致恶性宣传,俨如铁案,甚矣,积非成是之可惧也”。让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

A.由于谣言作者被冤枉
B.在对日交涉中作者并未卖国
C.文中“最后通牒”所涉条约为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
D.此书可能是曹汝霖或章宗祥所著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农民诗人王老九受到新中国领导人的接见,回乡后,他走街串巷用自己的诗歌宣传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他领导的互助组经过整顿,发展成为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些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A.解放战争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国民大革命时期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了进一步发展。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描述最具历史洞察力的是

A.光明大道,前途无量 B.回光反照,走向灭亡
C.缓慢发展的经济复兴 D.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1935~1936年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8.86%。1936年国民生产总值约230亿美元,为日本的1.8倍,占世界经济的近4%,是近代中国经济的最高点。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政府的推动 B.国内政局的稳定
C.国际社会的支持 D.科技发展的影响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最先实践“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的是

A.禁烟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

曾主持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其《中国见闻录》中写道:“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这段材料表明当时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

A.商品经济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自然经济 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