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德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 B.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 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 |
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质意图是()
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 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C.修身养性,崇尚道德 D 实现儒学的道德化
“中国加入世贸,就像一个昏庸短见的守财奴,把自己的清白闺女嫁给了土匪。结果,土匪根本就没有把岳父当人看……还要赔上23000亿美元的嫁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对外开放政策在今天应当重新审视 | B.中国给“世贸”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
C.过分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富强之路 |
下面是1991—1993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单位:100亿美元)表,对其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1991 |
1992 |
1993 |
||||
出口 |
进口 |
出口 |
进口 |
出口 |
进口 |
|
世界 |
353 |
355 |
376 |
378 |
375 |
370 |
发达 国家 |
250 |
259 |
265 |
270 |
256 |
253 |
71% |
73% |
70% |
71% |
68% |
68% |
|
发展中国家 |
103 |
96 |
111 |
108 |
119 |
117 |
29% |
27% |
30% |
29% |
32% |
32% |
A.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全球贸易发展 B.世界经济呈现出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C.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无足轻重 D.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占主导地位
某学者写道:“(经济全球化时代)富国尽管受到新的竞争的巨大压力,毕竟日子好过得多,……穷国自己又怎样呢?……我们必须养成一种持怀疑态度的信仰,避免教条,善于听和善于观察,努力明确目的并使之逐渐完善,选择更好的手段以促其实现。”该学者认为“穷国”面对全球化应该持有的态度是
A.怀疑、选择 | B.排斥、抵制 | C.独立、自强 | D.顺应、理性 |
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这里的“它”是指
A.马歇尔汁划 | B.布雷顿森林体系 | C.关贸总协定 | D.杜鲁门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