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皇帝
材料二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魏源
材料三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船,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张之洞
材料四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
材料五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也?……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
(1)材料二与材料一比,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
(2)在材料三这种思想指导下掀起了怎样的运动?这场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
(3)材料四中梁启超属于什么派别的代表人物?材料四与材料二、三的观点最主要的区别
是什么?(3)
(4)根据材料五,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那里?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精神?(4)
(5)从材料一到五,归纳中国向外国学习的趋势(2)
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仿佛听见了一声巨响,并且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从此后被分裂为15块碎片。”这句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罗曼诺夫王朝覆灭 |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垮台 |
C.古巴导弹危机 | D.苏联解体 |
“二战”后,美苏冷战导致两大阵营的对峙,引起国际关系领域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
C.北约的建立 | D.华约的建立 |
《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是指
A.二月革命 | B.《四月提纲》 |
C.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斯大林曾说:“它是无产阶级为反对资本主义而扭转历史的第一次光荣的英勇的然而没有成功的尝试。”“它”是指
A.第一国际 | B.巴黎公社 | C.十月革命 | D.五四运动 |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有
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暴露②欧洲工人运动兴起
③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④工人运动走向国际联合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