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皇帝
材料二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魏源
材料三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船,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张之洞
材料四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
材料五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也?……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
(1)材料二与材料一比,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
(2)在材料三这种思想指导下掀起了怎样的运动?这场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
(3)材料四中梁启超属于什么派别的代表人物?材料四与材料二、三的观点最主要的区别
是什么?(3)
(4)根据材料五,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那里?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精神?(4)
(5)从材料一到五,归纳中国向外国学习的趋势(2)
学者段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 A.自强与求富 | B.进化与革断 | C.改良与革命 | D.民主与科学 |
“在更公正的社会组织到来之前,在机器转归工人自己所有之前,机器不可能给工人带来真正的好处。”材料中“更公正的社会组织”指的是:
| A.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 B.社会主义 | C.工业文明时代 | D.知识经济时代 |
《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
|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
|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
|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
美国《1787年宪法》与英国《权利法案》的共同之处是:
|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国家 | B.议会主权取代王权 |
| C.确立了“法治”的原则 | D.承认了奴隶制的合法存在 |
罗马法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列司法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则的是
| A.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 |
| B.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 |
| C.主要按照以往的习惯和判例进行判决 |
| D.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