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名人久坂玄端针对“尊王攘夷”曾这样说道:“诸侯终不足恃,公卿亦不足恃…… 除草莽志士纠合举义之外,别无他策。”材料中的“草莽志士”主要是指
A.大名和武士 | B.上级武士 | C.中下级武士 | D.广大民众 |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兴衰》中写道:“国际政治领域的现实主义反对政治一体化,满足于现在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如果他们在理论上和政治上保持强势,世界联邦和世界政府的理想就会遥遥无期。”由此可见,保罗·肯尼迪主张()
A.实现世界政治文明一体化 |
B.尊重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
C.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
D.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 |
在2012年6月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上,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洪秀柱说:“过去金门、厦门炮火隆隆,充满硝烟。而今根据我们保守地估计,金门每4个家庭,就有1户在厦门购地置产,每10个金门的居民,就有1个拥有人民币账户。”这表明海峡两岸()
A.由对峙走向全面合作 |
B.民间交流得以加强 |
C.都认同“一国两制” |
D.统一成为历史潮流 |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其代表论文《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封建王朝复辟问题》指出:“任何一次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经过长期、反复、曲折、复杂的阶级斗争而实现的”,“反动的统治阶级”,“在被推翻之后”,“总是千方百计地企图复辟”。可见,当时世界史研究()
A.侧重英法国际关系的演变 |
B.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
C.认真贯彻了“双百”方针 |
D.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 |
德国总理默克尔上任以来推行注重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外交”,把维护“人权”和推广西式民主、自由等所谓“普世价值”作为德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促进了中德关系发展 | B.推动了多极化趋势 |
C.实质是一种冷战思维 | D.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 |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下列中国外交活动充分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C.中美关系的改善 |
D.积极开展“反恐”外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