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酶特性的实验设计中,最科学、严谨的是( )
| 选项 |
实验目的 |
主要实验步骤 |
| A |
酶催化具有高效性 |
实验组:2mL3% H2O2+1mL过氧化氢酶 保温5分钟 对照组:2mL3%H2O2+1mL蒸馏水 保温5分钟 |
| B |
酶催化具有专一性 |
实验组:2mL3%可溶性淀粉+1mL新鲜唾液 保温5分钟后,用斐林试剂检验 对照组:2mL3%蔗糖+1mL新鲜唾液 保温5分钟后,用斐林试剂检验 |
| C |
探究酶作用的适宜温度 |
5mL3%可溶性淀粉+2mL新鲜唾液+碘液→每隔5分钟将溶液温度升高10℃,观察溶液蓝色变化 |
| D |
pH影响酶的催化活性 |
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先加入2mL3%可溶性淀粉液,pH已调节至不同值,再加入1mL与可溶性淀粉液对应pH值的新鲜唾液,适宜温度保持5 分钟后,用斐林试剂检验 |
图中a、b、c、d表示人的生殖周期中不同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b、c、d过程均能发生基因突变 |
| B.基因重组主要是通过c和d过程实现的 |
| C.b和a过程的主要相同点之一是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移向细胞两极 |
| D.d和b的主要差异之一是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
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卵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形态模式图。此植物的胚细胞、胚乳细胞、叶肉细胞的染色体组和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
| A.12、8、8和36、24、24 |
| B.6、9、6和24、36、24 |
| C.8、9、8和24、48、24 |
| D.8、16、16和24、24、48 |
下图是甲、乙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情况示意图,则染色体数与图示相同的甲、乙两种生物体细胞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 )
| A.甲:AaBb 乙:AAaBbb |
| B.甲:AaaaBBbb乙:AaBB |
| C.甲:AAaaBbbb乙:AaaBBb |
| D.甲:AaaBbb乙:AAaaBbbb |
图中a、b、c、d分别为细胞内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
| A.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
| 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 |
| C.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
| 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 |
不同植物间远源杂交不亲和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是由于不同植物的花粉与柱头组织细胞之间相互拒绝、不能识别,花粉管生长受阻,不能到达子房所致,这一现象最可能与柱头细胞的哪种物质有关?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上称作( )
| A.硼;生殖隔离 | B.磷脂;地理隔离 |
| C.糖蛋白;生殖隔离 | D.糖蛋白;自然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