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过程中,通常不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 ( )
①用pH试纸测定Na 2CO3溶液的pH
②将适量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氢氧化铁胶体
③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剩余物中提取KCl
④探究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⑤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⑥用适量的蔗糖、浓硫酸和水在小烧杯中做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
⑦用新制的FeSO4溶液和预处理过的NaOH溶液制备Fe(OH)2
A.②③⑦ | B.②⑤⑦ | C.②④⑤ | D.②④⑥ |
下列事实、离子方程式及其对应关系均正确的是
A.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为浅绿色:Fe + 4H+ + NO3—= Fe3+ + NO ↑ + 2H2O |
B.向K2Cr2O7溶液中滴加少量浓H2SO4,溶液变为黄色:Cr2O72-(橙色) + H2O ![]() |
C.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变蓝:4H+ + 4I- + O2 =2I2 + 2H2O |
D.向水杨酸(![]() ![]() ![]() |
下列陈述Ⅰ、Ⅱ均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
陈述Ⅰ |
陈述Ⅱ |
A |
Fe3+有氧化性 |
FeCl3溶液可溶解废旧电路板中的铜 |
B |
SiO2有导电性 |
SiO2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 |
C |
NH3有还原性 |
NH3可用H2SO4吸收 |
D |
浓HNO3有酸性 |
浓HNO3不可用铁制容器盛放 |
某离子反应中涉及H2O、ClO—、NH4+、H+、N2、Cl—六种微粒。其中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还原剂是Cl— |
B.消耗1 mol还原剂,转移6 mol电子 |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
D.反应后溶液的酸性明显增强 |
下列方法不能用于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的是
A.分别加热两种固体,将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B.分别取两种固体溶于水,滴加Ba(OH)2溶液,观察是否生成沉淀 |
C.分别取两种固体各 1 g,滴入几滴水振荡,用手触摸试管底部 |
D.分别取等质量的固体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称重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三醇不是乙醇的同系物 |
B.硫酸铵和醋酸铅溶液均可使鸡蛋清溶液中的蛋白质变性 |
C.麦芽糖与蔗糖的水解产物均含葡萄糖,故二者均为还原型二糖 |
D.天然植物油常温下一般呈液态,难溶于水,有恒定的熔点、沸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