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工业化……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但是,1871年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步伐前进……”(《全球通史》)。造成德国工业化“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的根本原因是
A.各邦经济发展不平衡 | B.资源贫乏成发展瓶颈 |
C.军国主义传统的强化 | D.政治上处于分裂状态 |
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A. | 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
B. | 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
C. | 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
D. | 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
下图为某国1919年对华进出口贸易分区示意图,该国是
A. | 日本 | B. | 德国 | C. | 苏俄 | D. | 法国 |
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 | 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 B. | 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
C. | 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 D. | 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
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 | 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 B. | 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
C. | 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 D. | 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
魏源说:"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虽圣王复作,必不舍条编(明代税制)而复两税(唐代税制)。"与这一思想差异最大的是
A. |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 B. | 祖宗之法不足守 |
C. | 变者天下之公理 | D. | 托古改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