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美国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发生过两次重大的生产关系调整,分别是什么时期的哪两次?带来怎样的影响?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新思潮的根本意义只是一种新态度。这种新态度可叫做“评判的态度”。……“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八个字便是评判的态度的最好解释。从前的人说妇女的脚越小越美,现在我们不但不认小脚是“美”,简直说这是“惨无人道”了。……这种评判的态度,在实际上表现时,有两种趋势。一方面是讨论社会上,政治上,宗教上,文学上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介绍西洋的新思想,学术,新文学,新信仰。前者是“研究问题”,后者是“输入学理”,这两项是新思潮的手段。
我们对于旧有的学术思想有三种态度。第一,反对盲从;第二,反对调和;第三,主张整理国故。盲从是评判的反面,我们既主张“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自然要反对盲从。……现在有许多人自己不懂得国粹是什么东西,却偏要高谈“保存国粹”。……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的造成的。进化不是一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进化的。……再造文明的下手功夫,是这个那个问题的研究。再造文明的进化,是这个那个文明的解决。
——胡适《新思潮的意义》(1919年)
(1)根据材料,从精神、方法、目的三个方面概括胡适有关新思潮的观点。
(2)根据材料,简要评述胡适对于东西方文明的态度。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欧洲许多工业区已遭破坏,而美国的工广却在战时极大需求的推动下,犹如雨后春笋惊人地发展起来。……欧洲已不再像在19世纪时那样,是世界的银行家和世界的工场,这两方面的领导权已转到大西洋彼岸。
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1919年3月的一份秘密备忘录中写道:“在反对战前形势的工人中间,存在着一种不仅是不满,而且是忿怒和反抗的强烈意识,所有现存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秩序都受到了欧洲各地广大人民的怀疑。”
在这一革命的紧要关头,许多欧洲人都期待美国的威尔逊和苏俄的列宁这两位非欧洲人的指导。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引起了一场民主愿望和期望的骚动。1918年12月,当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户大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作“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的有关和平与安全的远景规划。
——(美)斯塔夫里阿洛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革命的紧要关头”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威尔逊的远景规划及其受到欧洲民众欢迎的主要原因。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判他们的国度里生活。……我梦想有一天,阿拉巴马州能够有所转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然满口异议,反对联邦法令,但有着一日,那里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够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进。
——(美)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材料二在我获得释放的今天,我要向千百万同胞,向全球各地为我的获释作出过不懈斗争的同胞,致以亲切的和最热烈的感谢。……我们在1960年诉诸武装斗争,建立了非洲人民国民大会的战斗组织——“民族之矛”,纯属采取的自卫行动。过去那些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武装斗争的种种因素在今天依然存在,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希望尽快出现利于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氛围,这样就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我为反对白人统治而斗争,也为反对黑人统治而斗争。我珍视有一个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理想,在这个社会里,人人和睦相处,机会均等,我为这个理想而活着,并希望实现这个理想,但是如果需要,我也准备为这个理想而死。
——南非黑人民权运动领导人曼德拉的出狱演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马丁·路德·金与曼德拉领导民权运动时在目标、方式方面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位民权运动领袖坚持反对种族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共同原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对外宣言》称:“今当统一告成之际,应进一步而遵正当手续,实行重订新约,以副完成平等及相互尊重主权之宗旨。”7月,外交部提出重订新约三原则:(一)届满期者废除,另订新约;(二)未满期者以正当手续解除而重订之;(三)旧约已满期新约未定者,另订临时办法处理一切。同时宣布了改订新约的方法、步骤,此后,改订新约运动便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1928年7月,首先订立《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接着签订了《中德条约》,与挪威、荷兰、瑞典、英国、法国订立《关税条约》,与比利时、意大利、丹麦、葡萄牙、西班牙订立《友好通商条约》,1930年,与日本订立新的关税条约,改订新约运动结束。改订新约运动中的主要问题是关税和领事裁判权,订立新约的国家都承认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在与比、意、丹、葡、西等国订立的《友好通商条约》中均有这样的条款:“此缔约国人民,在彼缔约国领土内,应受彼缔约国法律及法院之管辖”,说明这些国家已同意取消领事裁判权。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就撤废领事裁判权问题照会英、法、美、荷、挪等国驻华公使,上述各国均未明确反对。1931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管辖在华外国人实施条例》,但实施日期一再后延。一直到抗日战争期间,不平等条约才得以废除。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南京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图一明代北京城平面图图二德国诺林根城市平面图
说明:该城建于9世纪,约1217年成为德意志自由城市。图中1处为教堂及教堂广场;2处为市政厅;7处为制革作坊;24处为盐、酒仓及粮仓;29处为玉米贸易点。
提取以上两幅城市平面图的主要信息,比较北京和诺林根城市布局的不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或思想文化的角度对产生不同特点的原因予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