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衣冠禽兽”常用来指道德败坏的人,说他们徒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同禽兽。其实它的原意并非如此。衣冠作为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阶级重视,在衣服上绣以飞“禽”走“兽”的区别,文官从一品至九品为:鹤、锦鹤、孔雀、雁、白鹇……武官从一品至九品为:麒麟、狮、豹、虎、熊……上述服饰的功能是
| A.御寒功能 | B.标识功能 | C.装饰功能 | D.遮羞功能 |
《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说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非宗法、非宗教、绝对实利主义的文化成长起来,……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实际上就是实利主义的角逐。”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A.周朝王室的衰落 | B.礼乐制度的崩溃 |
| C.铁犁牛耕的出现 | D.宗法关系的疏远 |
古代中国中央政府与管辖范围外的政权,建立的是以中国朝廷为中心的国际政治关系体系。中国中央政权成为这个体系的一元中心,各朝贡国承认这一中心地位,构成了等级性的中央政权的外藩。然而,鸦片战争后,这个体系逐步崩溃了。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君主专制制度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国际新秩序 |
| B.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国家经济难以与外国工业资本主义抗衡 |
| C.唯我独尊的闭关锁国心态无法应对开放多元的国际形势 |
| D.以朝贡为核心的国际关系体系让位于以条约为核心的新体系 |
“戽车寻丈旧知名,谁料飞空效建瓴。一索缴轮升碧涧,众筒兜水上青冥。溉田农父无虞旱,负汲山人赖永宁。颠倒救时霖雨手,却从平地起清泠。”诗中所述工具()
| A.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
| B.促使汉代灌溉技术进一步提高 |
| C.表明水力鼓风冶铁技术出现 |
| D.体现了官营手工业的精湛技艺 |
苏东坡认为:“且平时大商所苦以盐迟而无人买,小民之病以僻远而难得盐。今小商不出税钱则所在争来分买,大商既不积滞,则轮流贩卖,收税必多。”可见其()
| A.主张抑制大商人势力 | B.强调税收要用之于民 |
| C.关注商业流通 | D.提出农商皆本 |
下图是西周初期的分封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西周建立之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镐京的东北部、东部、东南部,而统治中心的渭水流域及西面、北面几乎没有。其如此封侯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展周王朝的疆域 | B.监督商族残余势力 |
| C.利于周朝文化远播 | D.防范诸侯割据称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