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 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 B.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 |
| C.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 | 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
“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坚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料。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 A.开发“两弹一星”最主要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
| B.“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表现 |
| C.“两弹一星”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
| D.“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开办了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把小黑板挂到了田间地头、车间厂房、休息场所,这说明当时中国政府()
| A.发展高等教育 | B.普及义务教育 |
| C.重视扫盲教育 | D.模仿苏联政府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根本保证。“百家争鸣”主要针对()
| A.艺术领域 | B.政治领域 | C.经济领域 | D.学术领域 |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
| A.天体运行法则 |
| B.社会发展规律 |
|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
| D.“天人感应”的理论 |
某人收藏有一本1958年编写的《扫盲识字课本》,上面有“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的口号,该口号实质上反映出( )
| A.1958年我国基本上扫除了文盲 |
| B.新中国教育的有效性大为提高 |
| C.教育领域出现了左倾冒进倾向 |
| D.党和政府始终重视教育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