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a、b、c表示止水夹)。
(1)请利用上述装置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Cl—和Br—的还原性强弱。
①选择合理的装置连接: → → 。(填字母编号)
②从下列提供的试剂选择你所需的试剂: 。(填字母编号)
a. 固体氯化钠 b. 固体二氧化锰 c. 浓硫酸
d. 浓盐酸 e. 稀盐酸 f. 溴化钠溶液
③实验现象及结论: 。
(2)B、D、E装置相连后,在B中盛装浓硝酸和铜片(放在有孔塑料板上),可制得NO2并进行有关实验,其操作步骤为
①先关闭止水夹 ,再打开止水夹 ,使NO2充满试管乙。接着关闭止水夹 ,打开止水夹 ,最后微热试管乙,使烧杯中的水倒流进入试管乙。
②试管乙中的NO2与水充分反应后,若向试管内缓缓通入一定量的O2,直至试管全部充满水,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气体按标准状况计算)。
2008年9月,三聚氰胺污染牛奶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牛奶和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主要是因为它能冒充蛋白质。已知三聚氰胺中含有碳、氢、氮三种元素,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6,为测定三聚氰胺的组成,用下列各仪器装置,再过量的氧气流中将2.52g三聚氰胺样品氧化成CO2、H2O和N2。回答下列问题:(1)产生的氧气按从左向右流向,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D接、、、、。
(2)装置C的作用是,装置F中CuO的作用是;装置D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3)实验后称得A、B两装置的质量分别增加2.64g和1.08g,则三聚氰胺分子中碳、氢、氮的原子个数比为
(4)目前较多采用以尿素为原料,在0.1MPa下,390℃左右时,以硅胶做催化剂合成三聚氰胺。反应过程中,除生成CO2外,还生成一种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试写出制备三聚氰胺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可用分子式)
(5)按(1)的连接方法,此实验装置存在的缺陷是
夜幕降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内灯火辉煌,鼓瑟齐鸣。璀璨的烟花在空中组成奥运五环等图案,与场内表演相呼应。鸟巢夜景照明由五个部分组成,其中主体照明以传统文化元素“中国红”为主色。下图是北京鸟巢试放烟火奥运五环图,并回答下列问题:⑴火焰利用了部分金属的元素特征的反应,该反应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⑵ 现在有一种火焰的引发是当浓H2SO4滴下去跟氯酸钾起作用时,便生成了奇臭的二氧化氯气体且发现只有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请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
⑶下图所示的五元环代表A、B、C、D、E五种化合物,圆圈交叉部分指两种化合物含有一种相同元素,五种化合物由五种短周期元素形成,每种化合物仅含两种元素,A是沼气的主要成分,B、E分子中所含电子数均为18,B不稳定,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其稀溶液是医疗上广泛使用的消毒剂,E的分子结构模型为
,C、D均为原子晶体,C与纯碱在高温下的反应是工业制玻璃的主要反应之一,D中所含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3:4,电子总数之比为3:2。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B的水溶液呈弱酸性,其主要的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D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②A、B、E中均含有的一种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____。
③C与纯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液态B与液态E反应可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常见液体,1molB参加反应放出热量QkJ,其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华网2月22日电 截至22日15时,山西屯兰煤矿事故已造成73人遇难。据事故抢险指挥部介绍,现已初步查明,事故原因为井下局部瓦斯爆炸。该矿发生事故时井下共有矿工436人,有375人陆续升井。升井后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和井下已发现遇难遗体的矿工共计73人。现有113人住院观察,其中21人伤势较重。目前,山西仍在全力搜救被困者,第一轮搜救已于14时结束,目前第二轮搜救排查已经展开,同时山西省还采取措施防止次生灾害发生。煤矿发生爆炸事故的元凶是煤矿坑道气中含有的甲烷。⑴下列关于甲烷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烷分子是一种呈正四面体型的、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B.甲烷分子中两个氢原子被氯取代后,可形成两种不同结构的分子
C.甲烷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分解产物可用于合成氨和橡胶工业
D.“抽”出坑道中的甲烷,既可用作清洁燃料,又可防止爆炸
⑵已知某正四面体形分子E和直线形分子G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直线形分子M和变形的四面体L(组成E.G.L.M分子的元素原子序数均小于18),且G分子中的原子处于E分子最大原子的下一周期。反应过程图示如下:
利用E与G发生取代反应制取副产品M溶液的设想在工业上已成为现实。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上述过程,其设计的模拟装置如下:
根据要求填空:①B装置有三种功能:①控制气流速度;②均匀混合气体;③
②设V(G)/V(E)=x,若理论上欲获得最多的M,则x值应
③D装置的石棉中均匀混有KI粉末,其作用是。
④E装置的作用是(填编号)
A.收集气体 B.吸收G物质 C.防止倒吸 D.吸收M物质
⑤在C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光照射,发现硬质玻璃管内壁有黑色小颗粒产生,写出置换出黑色小颗粒的化学方程式。
⑥E装置出生成盐酸外,还含有有机物,从E中分离出M的最佳方法为。
该装置还有缺陷,原因是没有进行尾气处理,其尾气主要成分为
三聚氰酸【C3N3(OH)3】可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以NO2计),其原理可表示为:当加热至一定温度时,C3N3(OH)3发生分解生成异氰酸:C3N3(OH)3→3HNCO(已知异氰酸中碳元素呈+4价),产生的HNCO能和NO2反应生成N2、CO2和H2O。(1)在消除NO2的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是→(请标明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变化)。
(2)将氧化剂与还原剂及配平好的系数填入下列空格中,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按上述反应式进行反应,计算吸收1.0kgNO2气体,消耗三聚氰酸的质量为kg。
(4)常温下,用注射器吸入20mL NO2气体,用橡皮塞将针孔封闭,把注射器的活塞迅速向外拉至50mL处停止,观察到的现象是:。
(12分)某兴趣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Fe与H2SO4反应的过程,装置如下图所示。实验步骤:①在烧瓶中加入80% H2SO4;②将提拉式铁丝插入溶液中,观察到先有少量气泡,后停止的现象;③加热烧瓶至有较多量气体产生时停止加热,品红试液颜色褪去烧瓶中溶液变为棕黄色。④一段时间后KMnO4/H+颜色不再变浅,但NaOH溶液中仍有气泡逸出,在导管口处可以点燃该气体。烧瓶中液体变为浅绿色。根据以上实验回答:
(1)在步骤②中现象说明;
(2)在步骤③中,品红褪色的原因是;
(3)写出步骤④中,使溶液变为浅绿色的可能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设计实验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有F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