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一张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宣传海报的配图。据此判断.下列标题中最适合于这份海报的是
A.“超越时空的梦想” |
B.“探索与发现:海王星” |
C.“普朗克的假说与验证” |
D.“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力学学说的终结” |
某一个主题展览中出现了下列关于我国某民主革命势力发展态势三幅图片,下列有关的解说正确的是()
A.图一到图二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的态势 |
B.左倾错误的发展是导致图一到二的根本原因 |
C.图二到图三的发展是中共反击国民党的结果 |
D.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导致图二到图三的原因 |
1919年1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倡导“整理国故”运动。“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材料表明胡适()
A.违背了新文化运动的宗旨目的 | B.认可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 |
C.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 D.抵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英国学者埃德温·J·丁格尔以亲身经历写下《中国革命记》一书,他对辛亥革命的看法是:“我们不得不认识到,这不仅是一个皇帝的逊位,而且是守旧而虚假的中国文明在生机勃勃的西方文明面前的毁灭。”他在此()
A.认为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 |
B.实质认为西方的文明战胜了中国的文明 |
C.指出英国政治体制左右了中国革命进程 |
D.用文明史观客观分析革命的结局和影响 |
甲午战后, 英国人赫德评论说:“日本根本是没有什么正义可言的,正义完全在中国方面。我不相信单靠正义可以成事,就像我相信单拿一根筷子不能吃饭那样, 我们必须要有第二只筷子——实力。但是中国人却认为自己有充分的正义,并且期望它来制服日本的铁拳,这想法未免太天真了。”作者想要说的是()
A.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正义的 |
B.国际关系中实力和正义同等重要 |
C.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是必然的 |
D.日本的 “铁拳”比中国的正义更实际 |
分析下列表格数据:1840年前与1865年、1894年中国生丝销量()
时间 |
总销售量(万包) |
出口量(占总量%) |
内销量(占总量%) |
1840年前 |
6.4 |
0.9(14.06%) |
5.5(85.94%) |
1865年 |
10.1 |
4.2(41.58%) |
5.7(56.43%) |
1894年 |
16.02 |
8.23(51.94%) |
7.7(48.06%) |
下列各项中对上表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生丝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B.中国生丝业已经普遍使用机器生产
C.中国生丝业对世界市场的依赖性逐渐增强
D.中国生丝业发展仍然非常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