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某阳生植物幼苗置于完全营养液中,甲图表示在乙图n点条件下测得的该幼苗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当光照强度为0时,该阳生植物叶肉细胞中可以产生ATP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
(2)要使甲图中的植物幼苗正常生长(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则光照强度应______。
(3)如果将甲图中的完全营养液更换为缺镁的完全营养液培养该阳生植物幼苗,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则图甲中的b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向左/向右/不动)。
(4)若将该阳生植物的培养条件由光照强度X突然变成光照强度Y时,叶绿体中NADPH的含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增加/减少/不变)。
(5)如果要进一步提高图甲中C点时的光合作用强度,据乙图分析,可以采取的办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茉莉花瓣的颜色是红色,其花瓣所含色素由核基因控制的有关酶所决定,用两个无法产生红色色素的纯种(突变品系1和突变品系2)及其纯种野生型茉莉进行杂交实验,F1自交得F2,结果如下:
研究表明,决定产生色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但另一对等位基因B、b中,显性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色素的产生。
(1)根据以上信息,可判断上述杂交亲本中突变品系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2)为鉴别第Ⅱ组F2中无色素植株的基因型,取该植株自交,若后代全为无色素的植株,则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III组F2的无色素植株中的纯合子占的几率为
(3)若从第I、II组的F2中各取一株能产生色素的植株,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从第I、III组的F2中各取一株能产生色素的植株,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4)进一步研究得知,基因A是通过控制酶A的合成来催化一种前体物转化为红色色素的。而基因B―b本身并不直接表达性状,但基因B能抑制基因A的表达。请在右上方框内填上适当的文字解释上述遗传现象。
保卫细胞的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引起气孔开闭。为了探究影响气孔开闭的因素,研究者预实验的分组和实验结果如下:
(l)实验分组:
甲组:蚕豆叶片+ l00mLpH 为7的KCI溶液+太阳光照
乙组:蚕豆叶片十 l00mLpH 为7的KCI溶液十黑暗处理
丙组:蚕豆叶片十 100mL pH 为4. 5的KCI溶液+太阳光照
丁组:蚕豆叶片十 l00mL pH 为7的NaCI 溶液+太阳光照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
(2)制片观察每组烧杯中叶片的下表皮的气孔开闭情况,结果记录如下表:
(l)该预实验的自变量为。
(2)与气孔的开闭调节过程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
(3)为进一步探究 Na+和Ca+对豌豆叶片气孔开放的复合影响,请补充设计思路。
①在上面实验的基础上,再取三个烧杯编号,分别加入、和蒸馏水。
②在处理的同一蚕豆叶上撕取下表皮若干,分别置于上述三个烧杯中。
③将烧杯置于适宜光照和 pH 条件下照光 4h 左右。
④,记录并统计实验结果。
青鲜素能抑制植物细胞生长与分裂从而抑制发芽,被用于蔬菜和水果的保鲜;对青鲜素毒害性进行了检测,结果如图甲.乙烯促进离层区(如图乙)细胞合成和分泌酶X,酶X能够水解离层区细胞的细胞壁导致叶柄脱落;叶柄离层区细胞两侧(近基端和远基端)的生长素浓度与叶片脱落关系如图丙.
请回答:
(l)细胞分裂素能促进,促进萌发,可用于收获后农产品的储藏保鲜;
青鲜素与(激素)的作用机理类似.
(2)根据图甲可知,浓度以下,青鲜素几乎没有毒性.
(3)根据酶X的生理作用分析,它可能是酶.
(4)根据图丙可知,当远基端生长素浓度近基端生长素浓度时,叶柄脱落.已知生长素在叶柄内是从远基端向近基端进行主动转运,结合对图丙的分析,可推测叶柄内生长素的运输对乙烯合成具有作用。
图1表示磷水平高低对植物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影响;图2在25℃条件下对美花石斛和春石斛光合作用特性的研究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图2
(1)磷是叶绿体结构中等三种物质的组成部分。
(2)图1中不同时间缺磷、高磷处理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填“小于”、“等于”或“大于”)适磷处理的光合速率日变化。12:00植物的光合作用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与缺磷和适磷相比,高磷光合速率下降幅度大,说明。
(3)图2中B点条件下美花石斛叶肉细胞产生的O2的扩散路径是。从图中分析,更适应阴生环境的是石斛。
(4)植物干重最主要的物质来源是(土壤中的无机盐/H2O/CO2/从农家肥中吸收的有机物)。在无光条件下石斛的干重减少得更快。
下图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的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种位于X染色体上。调查结果显示,正常女性人群中甲、乙两种遗传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分别为1/10000和1/1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调查上述两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及遗传方式时,最好选择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B.甲、乙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依次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Ⅲ-3的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来源于Ⅰ-1和Ⅰ-2,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来源于Ⅰ-4
D.H如果是男孩则表现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1/60000和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