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世界领先。回答1—4题。
1.有学者认为:“国不堪贰”的尊君传统和“民为邦本”的民本传统相反而又相成,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鲜明特色。导致“尊君”和“民本”传统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A.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形态
B.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C.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2.明朝后期,在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居于主导地位。最主要原因是
A.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
B.明朝政府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C.国家对手丁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
D.私营手工业更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潮流
3.“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该现象应始于下列哪一部作品所反映的历史时期
A.张衡《二京赋》 B.(西晋)左思《三都赋》
C.曹雪芹《石头记》 D.(宋)王溥《唐会要》
4.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抑
商”的结果在意识形态方面产生的影响有
①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②使封建守旧思想久久得不到冲击 ③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产生 ④有利于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下列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图片所反映的现象是 ( )
| A.苏联想与美国平起平坐 | B.美苏关系非常友好 |
| C.美国处于战略优势地位 | D.苏联总是被动出击 |
英国历史上有一人被称为“未戴王冠的英国国王”,此人是 ( )
| A.M Faraday | B.Oliver Cromwell | C.Lsaac Newton | D.JamesⅡ |
马克思称英国圈地运动为“农业革命”,主要原因是它 ( )
①改变了各国封建土地所有制②产生了资本主义剥削方式
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④引起农村阶级关系的变化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孙中山在辞去临时大总统后,曾在上海设立铁路公司,兼任铁路协会名誉会长、中华银行总董事长、永年保险公司董事长等职,这一现象反映了孙中山 ( )
| A.有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热切愿望 | B.放弃了对民主事业的追求 |
| C.由工业资本家变成金融资本家 | D.实现了一生中的伟大转变 |
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皆虚,一无可冀(期望)。慨念横目,徒具深悲。平日所学,至此竟茫无可倚。”这话表明谭嗣同( )
| A.放弃了变法维新的救国初衷 | B.脱离群众因而找不到变法的出路 |
| C.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 | D.对维新派主张不满开始转向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