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上述材料说明了
A.人是万物的尺度 | B.知识即美德 | C.认识你自己 | D.人人生而平等 |
商朝时期,相的权力很大。伊尹先后辅佐了汤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太甲。其中的太甲暴虐无道,不理政务,伊尹将他放逐,令他闭门思过。三年后,太甲悔改,伊尹又迎他回来执政。上述材料反映的相关历史信息正确的是()
A.商朝相的权力已超过商王的权力 |
B.商朝的皇帝受到相权的极大制约 |
C.商朝政治带有迷信色彩 |
D.先秦时期最高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 |
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多年的奥秘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
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中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在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②三省六部制标志着我国古代封建国家官僚制度的成熟
③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④清康熙时期设立的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④ | D.①②④ |
在《国史大纲》一书中作者认为“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与作者观点相符的历史时期是( )
①春秋、战国②隋、唐③宋、元④明、清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