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建国60周年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额完成;“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八五”(1991—1995):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
移,其中“八五”处的主题词应该是
|
A.改革开放走向兴起 | B.改革闯关治理整顿 |
C.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 D.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
学者马勇的新著《1911年中国大革命》这样论述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两千年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是全面现代化的起点”对于辛亥革命下列评价不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的目标是刻意模仿是要建立美国式的政治架构 |
B.辛亥革命的政治手段是刻意模仿一百二十年前的法国 |
C.辛亥革命的过程前半场是法国式革命,后半场是英国式革命 |
D.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果是实现了现代民族国家的重建 |
在太平天国运动中,一方面,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另一方面,他们又要求“学尧舜之孝悌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出现这一矛盾现象的主要原因
A.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 B.宣传拜上帝教和巩固政权的需要 |
C.太平天国指导思想出现混乱 |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
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英日从中国攫取最大利益的出发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 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提供有利条件 |
C.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D.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
“尽管当时中国拥有那么高比例的GDP,但这些资源并不能有效地组织起来,转化成为政府能力,尤其是军事能力。……尽管当时英国的GDP并不算高,但国家能够有效动员资源和使用资源。”这段分析认为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
A.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 B.国家集权程度没有英国高 |
C.政府对军事的投入不够 | D.国家投资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 |
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创建了共产主义者同盟。其章程规定:……二、代表大会是全盟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关于修改章程的一切提案均经总区部转中央委员会,再由中央委员会提交代表大会。三、全盟代表大会实行年会制,每年8月举行。四、中央委员会是全盟的权力执行机关,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接受审议。遇紧急情况由中央委员会召集非常代表大会。这表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权力运行机制是
A.高度集权 | B.分权制衡 | C.议行合一 | D.三权分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