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霸字符伯,颍川颍阳人也。汉兵起,光武过颍阳,遂从击破王寻、王邑于昆阳,及光武为大司马,以霸为功曹令史,从度河北。 宾客从霸者数十人,稍稍引去。光武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
及王郎起,光武在蓟,郎移檄购光武。光武即南驰至下曲阳。传闻王郎兵在后,从者皆恐。既至信都,发兵攻拔邯郸。霸追斩王郎,得其玺绶。封王乡侯。
从平河北,常与臧宫、傅俊共营,霸独善抚士卒,死者脱衣以敛之,伤者躬亲以养之。光武即位,以霸晓兵爱士,可独任,拜为偏将军。
四年秋,帝幸谯,使霸与捕虏将军马武东讨周建于垂惠。苏茂将五校兵四千余人救建,武恃霸之援,战不甚力,为茂、建所败。武军奔过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军吏皆争之。霸曰:“茂兵精锐,其众又多,吾吏士心恐,而捕虏与吾相恃,两军不一,此败道也。今闭营固守,示不相援,贼必乘胜轻进;捕虏无救,其战自倍。如此,茂众疲劳,吾承其弊,乃可克也。”茂、建果悉出攻武。合战良久,霸军中壮士路润等数十人断发请战。霸知士心锐,乃开营后,出精骑袭其背。茂、建前后受敌,惊乱败走,霸、武各归营。贼复聚众挑战,霸坚卧不出,方飨士作倡乐。茂雨射营中,中霸前酒樽,霸安坐不动。军吏皆曰:“茂前日已破;今易击也。”霸曰:“不然。苏茂客兵远来,粮食不足,故数挑战,以侥一切之胜。今闭营休士,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茂、建既不得战,乃引还营。
十三年,增邑户,更封向侯。三十年,定封淮陵侯。永平二年,以病免,后数月卒。 (《后汉书·王霸传》,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移檄购光武购:悬赏捉拿 |
B.乃闭营坚壁壁:驻扎 |
C.发兵攻![]() |
D.方飨士作倡乐![]() |
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表明王霸“善抚士卒”和“有谋略”的一组是
A.①死者脱衣以敛之②追斩王郎,得其玺绶 |
B.①伤者躬亲以养之②不相援,贼必乘胜轻进 |
C.①客兵远来,粮食不足②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 |
D.①方飨士作倡乐②中霸前酒樽,霸安坐不动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慨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霸跟从光武渡过黄河之后,当初跟他一起投靠光武的几十个宾客,都渐渐离去 了。只有他矢志不移,因此光武对王霸感慨道:“真是疾风知劲草!” |
B.王霸与马武一起讨伐周建。马武没有倾力应战,被苏茂、周建打败,马武的军队 奔跑到王霸的营垒,大声呼救,王霸没有立即出兵救援。 |
C.王霸手下将士争相要求出战,甚至几十名壮士断发请战,此时王霸认为贼兵精锐, 人数众多,而马武又过于依赖王霸,出兵容易失败,王霸没有出兵。 |
D.王霸对光武帝一片忠心,对将士们抚爱有加;他作战勇猛,机智沉稳;一生战功 |
显赫,屡受封赏。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 以霸晓兵爱士,可独任,拜为偏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如此,茂众疲劳,吾承其弊,乃可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今闭营休士,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词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
[注]坟籍:泛指古书。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适河东卫仲道适:前往 | B.归宁于家归宁:女子回到娘家 |
C.流离涂炭涂炭:遭受火灾 | D.追原祀罪原:推究 |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文姬为胡骑所获②祀为屯田都尉 |
B.①时公卿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②及文姬进,蓬首徒行 |
C.①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②赐以头巾履袜 |
D.①而不济垂死之命乎②于是缮书送之 |
以下句子编为四组,都能表现蔡文姬识见才具的一组是()
①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②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③祀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④音词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⑤闻夫人家先多坟籍。⑥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
⑦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⑧乞给纸笔,真草唯命。
A.①③⑤⑦ | B.②③⑥⑧ | C.②④⑤⑦ | D.①④⑦⑧ |
对文中内容的评述正确的一项是()
A.蔡文姬虽出身名门,可一生命运甚为坎坷。她先后嫁了三个丈夫,其中第二次婚姻是被迫嫁给南匈奴的左贤王,并为他生了两个孩子。 |
B.董祀犯法,是蔡文姬有胆有识,当着众多公卿名士和远方使者的面极力辩白,才洗刷了董祀的冤屈,使他得免一死。 |
C.东汉末,蔡文姬曾在北地流亡十多年,后来,因曹操和其父是老朋友,又十分赏识文姬的超群才具,于是用金璧把她赎回,文姬始得归汉。 |
D.曹操不但同情蔡文姬的遭遇而且又派去十个人,帮助蔡文姬把四百多篇文章抄写下来。 |
把“陈留董祀妻者……”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
(2)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
(3)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
文言文
王来咸,字征南,浙江鄞县人。先世居奉化,自祖父居鄞,至来咸徙同里,从同里单思南受内家拳法。内家者,起于宋武当道士张三峰,其法以静制动,应手即仆,与少林之主于搏人者异,故别少林为外家。其后流传于秦、晋间,至明中叶,王宗岳为最著,温州陈州同受之,遂流传于温州。嘉靖间,张松溪最著,松溪之徒三四人,宁波叶继美为魁,遂流传于宁波。得继美之传者,曰吴昆山、周云泉、陈贞石、孙继槎及思南,各有授受。思南从征关白,归老于家,以术教,颇惜其精微。来咸从楼上穴板窥之,得其梗概。以银卮易美槚奉思南,始尽以不传者传之。来咸为人机警,不露圭角,非遇甚困不发。凡搏人皆以其穴,死穴、晕穴、哑穴,一切如铜人图法。有恶少侮之,为所击,数日不溺,谢过,乃得如故。牧童窃学其法,击伴侣,立死。视之,曰:“此晕穴。”不久果甦。任侠,尝为人报仇,有致金以雠其弟者,绝之,曰:“此以禽兽待我也!”明末,尝入伍为把总,从钱肃乐起兵浙东,事败,隐居于家。慕其艺者,多通殷勤,皆不顾。锄地担粪,安于食贫。未尝读书,与士大夫谈论蕴藉,不知为粗人。黄宗羲与之游,同入天童,僧少焰有膂力,四五人不能掣其手,稍近来咸,蹶然负痛。来咸尝曰:“今人以内家无可炫耀,于是以外家羼之,此学行衰矣!”因为宗羲论述其学源流。康熙八年,卒,年五十三。宗羲子百家从之学,演其说为内家拳法一卷,百家后无所传焉。
——《清史稿》选出下列文言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A.以银卮易美槚奉思南——易:买 |
B.乃得如故——乃:才 |
C.不露圭角——不露圭角:不动声色 |
D.此学行衰矣——行:即将 |
选出下列全都是从不同角度表现王来咸武艺高强的一组
(1)以银卮易美槚奉思南,始尽以不传者传之。
(2)有恶少侮之,为所击,数日不溺,谢过,乃得如故。
(3)牧童窃学其法,击伴侣,立死。
(4)稍近来咸,蹶然负痛。
(5)今人以内家无可炫耀,于是以外家羼之,此学行衰矣!
(6)来咸从楼上穴板窥之,得其梗概。
A.(2)(3)(4) | B.(1)(2)(6) | C.(2)(3)(6) | D.(4)(5)(6) |
选出下列对原文理解错误的一项
A.张三丰的武功,跟少林派以主动攻击对方的路数不同,所以少林派是外家功,而张三丰创立的是内家功夫。 |
B.王来咸的师傅是单思南,单思南的师傅是叶继美,叶继美的师傅是张松溪。张松溪的武功,来自于陈州同传到温州的内家拳,陈州同的师傅是王宗岳。 |
C.王来咸曾参加钱肃乐的反清义军,失败后隐居家中,很多人想学他的武功,他一概不教,以种地为生,安于贫困。 |
D.黄宗羲的儿子黄百家学习父亲的拳法,并写出了一册内家拳法,但是黄百家自己没有再收徒弟。 |
翻译
(1)以术教,颇惜其精微
(2)因为宗羲论述其学源流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杨仪①,祖父集,字浩然,景泰五年进士,观兵部政。是时御史钟同、郎中章纶合奏,请复纯皇帝于东宫②,下狱。集上书于尚书谦,略曰:奸人黄竑进易储之说,以中上心,本营脱死耳。公等国家柱石,乃恋宫僚之赏而不为国本计乎?脱二人毙拷掠,其若清议何?谦以示大学士王文,文曰:书生不练事,然有胆气,当进一阶处之。遂出知安州。专厉锋气,以法绳外戚中贵,坐逮系免官。
集生舫,莒州知州。舫生仪,字梦羽,幼从父于莒。莒城善崩,父老以为杞梁妻神异,非人力所加,公设方略城之,莒人奇其夙慧。自在黉序,博览强记,习为诗赋,兼攻真草书,岳岳不与群辈为伍。嘉靖初,中进士第,除工部主事,历兵、礼二部郎中,以廉能称。勋贵故投重币为贽,公却不受。当是时,夏文愍言③方柄用,爱公才,使代草章奏。凡国家大政事,借诪于公,造膝密语,他人莫得参也。且欲荐达之,会言宠浸衰,公失援,出为山东按察司副使,备兵霸州。霸州流贼方炽,烧官寺,钞吏民。言以公儒者,当谟谋庙堂,而使居贼冲,自伤不能左右。为宋人长短句饯之,其词甚痛。公遂移病归,不复起。
家居惟以读书著述为事。构万卷楼,聚书其中,率多宋元旧本及名人墨迹、鼎彝古器之属,固不可胜数。天性简亢,不趋谒。公廷监司县吏,非折节下之,罕得见其面也。与乡缙绅会饮,鄙其无文,多据席假寐,不交一言,以故同类皆嫉之。御史钱籍者,家奴为剧盗,横行数郡中,至劫金坛库金巨万。公恶之,未尝与同席坐。江阴令雅重公,而籍亦数为诗文以干令,令问籍于公,公佯谢曰:“吾不识也。”顷之,复佯惊曰:“适思得其人,乃吾邑盗魁,何辱问焉?”籍闻甚恨。其母死,又不往吊。籍遂诬公子杀人,篡取至家,锒铛锢其颈,榜笞累百。诸公居其间,事得解,而公遂忿悒以卒。
①杨仪(1488—1564),字梦羽,号五川、七桧山人,江苏常熟人。明代中期藏书家。
②请复纯皇帝于东宫:请复朱见深太子位。纯皇帝,明宪宗朱见深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简称纯皇帝。③夏文愍言:夏言,明嘉靖时大臣,谥文愍。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营脱死耳营:求,谋求 |
B.江阴令雅重公 雅: 以……为雅 |
C.会言宠浸衰浸:渐渐,逐渐 |
D.非折节下之 下: 自降身份与人交往,谦恭待人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杨仪“天性简亢”的一组是()(3分)
①习为诗赋,兼攻真草书,岳岳不与群辈为伍②与乡缙绅会饮,鄙其无文,多据席假寐,不交一言③公恶之,未尝与同席坐④勋贵故投重币为贽,公却不受⑤公廷监司县吏,非折节下之,罕得见其面也⑥公佯谢曰:“吾不识也。”
A.①②⑤ | B.①④⑤ | C.③④⑥ | D.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仪祖父杨集有胆识,敢直谏,受到大学士王文的赞赏,但最终因得罪权贵而被罢免官职。 |
B.莒州城墙常常崩塌,当地的父老认为是杞梁妻的神灵作怪。当时杨仪父亲在莒州,想出办法筑好了城墙。 |
C.夏言很看重杨仪,想要推荐他,但不久夏言失宠,杨仪被调出京城,任山东按察司副使。 |
D.杨仪得罪了钱籍,钱籍诬陷他的儿子杀人,把他的儿子劫至家中并擅用私刑,后经当地人士居间调解,这件事情才解决。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脱二人毙拷掠,其若清议何?
(2)专厉锋气,以法绳外戚中贵,坐逮系免官。
(3)适思得其人,乃吾邑盗魁,何辱问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和士开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收埋骸骨,所见无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选自《隋书•隐逸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讽朝廷讽:劝说。 |
B.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德:道德高尚。 |
C.士谦罄竭家资罄:尽 |
D.会葬者万余人会:恰好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士谦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①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②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
③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④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
⑤吾家余粟,本图振赡⑥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
A.①②③ | B.①⑤⑥ | C.③④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士谦侍奉母亲以孝闻名,后来母亲去世,服丧时消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后来)赵郡王睿以德行举荐他,他借口有病而不接受。 |
B.李士谦遵循孔子、荀子重黍稷的习俗,每逢社日先摆上黍米饭。前来聚会的亲朋从士谦身上看到了君子的德行,自愧不如。 |
C.李士谦虽家境殷实,但厉行节俭,在乡里扶危救困,甚至对待有过失的人他也极尽体恤之心。 |
D.李士谦为人处世多积阴德。他把阴德比作耳鸣,意思是阴德只能心知,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反映了他高尚的道德风范。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
译文:
⑵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译文: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苏轼《后赤壁赋》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今者薄暮薄:迫近 |
B.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识:认识 |
C.攀栖鹘之危巢危:危险 |
D.反而登舟,放乎中流放:不拘束,任意行动 |
下列加点字与“掠予舟而西也”一句中的“西”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 D.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hàng 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是日更定矣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B.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②反而登舟,放乎中流 |
C.①选贤与能 ②天与云与山与水 |
D.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②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客有吹洞箫者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此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下列对两篇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后赤壁赋》写月夜之游,集中描绘了断岸、高山、明月、巉岩、草木,景色由清幽转为峭拔。《湖心亭看雪》重在写雪后西湖奇景和游湖巧遇,毫无雕琢之感,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 |
B.《后赤壁赋》最后描述诗人梦中看见道士化鹤的场景,显现文章奇想联翩、妙趣横生的艺术特色。《湖心亭看雪》中的“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数量词运用,很能表现出作家另一种简练、写实的艺术风格。 |
C.《湖心亭看雪》通过对湖心亭赏雪巧遇一事的描写,表现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怀。《后赤壁赋》则借助于惊险迷离的景物描写,很大程度反映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积极为国为民的高尚品德。 |
D.《湖心亭看雪》记述作者以小舟独往湖心亭的所见所闻,是在大雪三日后的某个清晨(也有一说,是在傍晚八点多钟),而《后赤壁赋》所写清幽峭拔的赤壁之景,则肯定在秋末冬初的某个明月之夜。 |
给下列句子断句(用“/”断开,每处0.5分,共2分)
拉 余 同 饮 余 强 饮 三 大 白 而 别 问 其 姓 氏 是 金 陵 人 客 此。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②顾安所得酒乎?
③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