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列城市内部职能分区中,一般说来,地价最高的是
| A.大片住宅区 | B.中心商业区 |
| C.大片绿地区 | D.招商引资的工业小区 |
1991年,我国经批准获得一块7.5万平方千米的国际海底矿区C—C海区。据此回答32-33题
|
航行在C—C海区的考察船,船上旗帜飘向
| A.西南方 | B.东北方 | C.西北方 | D.东南方 |
在C—C海区中,主要开采
| A.石油、天然气 | B.锰结核 | C.煤炭 | D.铁矿 |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形态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29-31题。
下列关于该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建国前,公路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大 |
| B.建国后,铁路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大 |
| C.建国以来城市化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
| D.郊区城市化是城市扩展的主要途径 |
该城市向外扩展的主要自然条件优势是()
| A.地形 | B.气候 | C.水源 | D.土壤 |
形成城市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的主导因素是()
| A.运输距离 | B.运输质量 |
| C.运输速度 | D.运输数量 |
城市化进程大幅度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生态。专家在进行城市化、下水道普及率以及径流量的相关分析研究时,将三者之间关系归纳如图。读图回答27-28题
该图反映了
| A.城市下水道普及率越高,产生径流越少 | B.城市化水平越高,产生径流越少 |
| C.与城市相比,农村产生径流少 | D.城市化水平越高,对水体污染越严重 |
依据该模式推断,某地区1970年时城市化程度20℅,下水道普及率40℅;2000年城市化程度90℅,下水道普及率80℅.若年降水量不变,则2000年产生的径流量相当于1970年的
| A.二分之一 | B.三分之一 | C.两倍 | D.三倍 |
右图是我国东部某山地地形剖面图及自然带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25-26题。
该山地位于
| A.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
| B.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 |
| C.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
| D.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
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
| B.纬度位置 |
| C.山脉走向 |
| D.山体坡度 |
读甲处风向的形成示意图,其中a、b、c表示受力状况,完成23-24题。
与甲处风向相同的风带是
| A.南半球的信风带 | B.南半球的西风带 |
| C.北半球的信风带 | D.北半球的西风带 |
高气压位于甲处的
| A.东南方 | B.北方 | C.西南方 | D.南方 |